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徽日报客户端】退捕渔民上了岸 转产转业接上茬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作者: 罗广心 司舜 金晨   时间:2021-11-30 09:24:37   

  冬日的阳光下,宿松县下仓镇退捕渔民严从晓正在与合伙人、企业董事长张锋一起合计一期投资事宜,捕鱼20多年,现在退捕了,他依然从事与水产有关的行业。

469503_377c3cff-52ad-47a0-be9e-b79fd0901a0f.jpg.jpg


  严从晓感慨:“碧岭村环境好得很,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水产资源丰富,而且这里风景优美,推开窗就是鸟语花香。”

  严从晓现在正在着手成立自己的公司,一期投资1580万元,现已投入300万元,经营各种养殖水产品,包括干鱼、腌鱼、鱼面等。

  企业运营后,将是宿松乃至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毗邻地区最大的养殖水产品加工基地。

  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退捕渔民就业创业,让上岸渔民生活从船上的“摇摇晃晃”变成陆上的安安稳稳,宿松县渔业部门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成功。

  宿松县有62.8公里长江干流岸线,80万亩水面,1104条在册捕捞船只、729户3012名专业渔民、范围涉及全县一半乡镇,均居于安徽省县级行政区域第一。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作为退捕渔民较为集中的县份,宿松县渔业部门积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岗就业,开展渔民技能培训,开展劳务输出,鼓励渔民创业,通过多种办法促进他们再就业。

  “捕了二十多年鱼,一下子退捕,我真不知道能做什么,在渔业部门帮助下,我开始转产,一产转到二产,并将转到三产。”严从晓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千岭乡渔民宋艳平,1997年就开始在湖区捕鱼,2017年结束了30年的渔民身份,他在县城创办了两家公司,一年总产值2000万元,收入很可观。

  说起退捕转产,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支持建设青山绿水的美丽环境,个人与国家命运相同,支持还湖与湖,支持禁捕退捕。”

  像宋艳平这样,转产转业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家和生意人不在少数。

  宿松渔业部门扎实做好退捕渔民民生保障,保证每个退捕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有相对固定收入,同时结对帮扶禁捕退捕渔民家庭,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并尽最大努力解决退捕渔民安居问题。

  “既要保护好渔业资源,也要保障好渔民生活,这是确保长江十年‘禁渔令’贯彻实施、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举。”宿松县渔业中心干部蔡灿说。

  与此同时,渔业部门引导渔民瞄准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切实帮助渔民转产转业,退捕渔民已基本实现动态就业。

  在宿松,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大湖生态增殖渔业及旅游休闲渔业等模式已成为渔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以“稻虾共(连)作”为代表的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全县蓬勃发展。

  宿松渔业部门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方式,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产业协会与加工、餐饮行业有效对接;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协会,聚力乡村振兴,发展农旅一体化,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新格局。

  渔民们都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有的渔民把眼光投向了生态林,搞核桃、金银花、蓝莓、石榴等生态产业,有的还跑起了运输,门路越走越宽,机会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

(记者 罗广心 通讯员 司舜 金晨)【2021-11-29】

责任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