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庆日报】九姑:弘扬垦荒精神 续写奋进华章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6-23 15:17:42   

  “以前,这里是一片旧宅基地,上面还留存着6户居民家的废弃房屋,房屋都破烂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给经常到这儿玩耍的小孩们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笔者到宿松县九姑乡单岭村上塘组采访那天,村民何玉兰正在“退宅还耕”的玉米地里锄草。谈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组里带来的变化,何玉兰对当年不堪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今年3月,当地村民在改造出来的12亩菜地里,都种上了玉米。

  单岭村村委会主任周早友介绍,一直以来,单岭村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建设,通过坚持弘扬“龙湖圩”垦荒精神,吸引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到农业建设中来。2003年,为盘活荒滩资源、增加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单岭村将闲置的2000亩荒滩全部改造成了水田,发展水稻种植业。从此,当地8个村民小组每年都能从2000亩水田的70万元租金中实现集体增收,当地一大批村民通过在水稻种植基地就业实现家庭稳定增收。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单岭村继续弘扬“龙湖圩”垦荒精神,紧紧抓住“退宅还耕”政策的历史机遇,通过努力做通814户3260人口的思想工作,在全村21个村民小组深入开展废弃房屋拆除、土地平整、土地改造等工作,共拆除废弃房屋210间,新增耕地230亩。

  如今,走进单岭村每一个村民小组,令人注目的景物,除了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和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就是一片片绿色的菜地。这些菜地不仅美化了村庄,而且给村庄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有着51年党龄的82岁老人胡桂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九姑公社派到龙湖圩垦荒的党员之一。70年前,龙湖圩全是一片“烂泥滩”和“杂草窝”,一万亩土地资源就这样闲置于此。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紧缺问题,从1958年起,九姑公社就陆续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员到龙湖圩开垦荒滩。1978年,修筑的龙湖圩堤坝由于比较低矮,每到汛期,圩内开垦出来的耕地就被洪水淹掉了;大家每天都是吃住在用草和竹子搭建的简易工棚里,靠肩挑背扛,又在圩内挖排水沟、筑子圩和建排水闸,前前后后花了大半年时间。自龙湖圩耕地有了收入后,九姑公社各生产大队就将龙湖圩耕地面积纳入分摊公粮的主要面积,不仅减轻了各生产队社员的负担,也弥补了大队的日常开支。从1958年到1980年,一代又一代九姑乡垦荒人,靠肩挑背扛,共在龙湖圩开垦荒地2684亩。大家长期在一起垦荒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垦荒精神。2017年,宿松县在龙湖圩深入推进“三圩联圩”建设,不仅使龙湖圩耕地面积扩大了、基础设施变好了,还使龙湖圩堤坝的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同时提高了龙湖圩耕地的生产效益。

  “我们要经常邀请当年参加龙湖圩垦荒的老党员,给我们讲述垦荒故事,阐释垦荒精神,让我们在‘龙湖圩’垦荒精神的传承中汲取建功新时代的不竭力量。”今年3月份以来,九姑乡党委书记洪伟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多次向与会人员阐释“龙湖圩”垦荒精神,号召大家要积极践行“龙湖圩”垦荒精神。

  今年4月,九姑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专门组建了由6名曾参加龙湖圩垦荒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龙湖圩”垦荒精神宣讲团,深入各村开展巡回宣讲。热衷于宣传“龙湖圩”垦荒精神的胡桂元老人,是宣讲团成员之一。

  在“龙湖圩”垦荒精神的感召下,九姑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小华积极带领党员和群众一起,围绕“发展特色农业、解决群众就业”的奋斗目标,在扩大“稻虾连作”种养基地规模的同时,着力发展蓝莓种植产业。杨茂村党总支书记孙龙水积极带领党员和群众一起,围绕“盘活闲置耕地资源、提高耕地生产效益”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已流转闲置耕地900亩,共新建“再生稻”种植基地和单季稻种植基地4个。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九姑乡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基础牢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该乡通过弘扬“龙湖圩”垦荒精神,努力打造数量多、品质好、无污染的农业产业。去年以来,全乡通过改造居民旧宅基地共新增耕地660亩,流转闲置耕地7800亩,培育农业种养大户21个,新建水稻、蔬菜、水果、莲子等农产品种养基地28个。一幅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九姑乡大地上正徐徐展开。(通讯员 孙春旺)【2021年6月22日6版】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