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凤乡:党建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彩色画卷
宿松融媒讯 趾凤乡地处宿松西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辖8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境内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近年来,趾凤乡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一体推进,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乡村强不强,就看“领头羊”。整齐排列的大棚、瓜果飘香的田园、底蕴浓厚的景区、脱胎换骨的村庄……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徐徐展开。
“党建+”激活“金色”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趾凤乡境内山多地少,缺乏产业支撑,经济较落后,难以留住人才。近年来,趾凤乡乡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引领力”转换成产业发展“原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趾凤乡各村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金山银山。趾凤村党总支采取“村合作社+日常管护责任承包+帮扶单位承销产品”的模式,发展桃园;老岗村党支部充分挖掘村内资源,发动群众参与,改造升级传统茶叶产业,高山绿色茶园生机勃勃;龙溪村党总支利用晚上到群众家中召开夜校,结合乡村旅游做好产业发展宣传工作,流转土地550亩,种植丑橘、石榴等林果采摘业……在各个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民就业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发展乡村产业,金融资本是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无有效抵押物,农户缺乏金融支持。今年,趾凤乡紧抓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金融单位共建合作,信用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无抵押担保贷款,农户靠信用就能获得资金支持,有效解决群众及经营主体因发展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
“发展产业要投入不少的资金,并且资金回笼慢。去银行贷款,又很难满足借贷条件。过去一到用钱的时候,我就发愁。现在好了,凭借信用就能获得资金支持,不用担心发展产业时资金短缺问题。”团林村某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攀峰说道。
“党建+”用活“绿色”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长期以来,趾凤乡存在优秀人才外流、人才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乡村振兴战略面临较为严重的人才瓶颈制约。面对这些难题,乡党委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筑牢堡垒。
建强一线“指挥部”。坚持把建强村“两委”队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全面实现学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提升、年龄明显下降,乡村振兴“排头兵”形成矩阵。通过实施“归雁”工程,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2021年,村委换届选举中,南冲村党支部积极推动返乡大学生、种植大户贺志伟通过民主选举入村委会担任村干部。
点燃一线“人才库”。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选聘在校大学生兼任工会副主席、团委副书记、妇联副书记,吸引大学生回报家乡、建设家乡,赋能乡村振兴。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趾凤乡党组织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引导群众返乡创业。
“党建+”盘活“红色”资源
趾凤乡境内的白崖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10月,红二十七军在这里成立,并取得了趾凤河战斗的胜利。这里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红色热土。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趾凤乡深入挖掘红二十七军战斗史。以红色故事为主线,以红色场景为支点,以遗址史迹为载体,以“红二十七军”精神为灵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2021年,成立工作专班搜集资料。随后,在白崖寨脚下新建红二十七军纪念馆,展馆通过详实的史料、图片、图表、实物,综合利用艺术浮雕、动态投影、高科技多媒体等表现形式,全面展现红二十七军在趾凤的奋战历程。现在,白崖寨已经成为附近各单位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趾凤乡党委坚决扛起抓党建促振兴的政治责任,结合本乡实际,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红色旅游发展”三个方面,让已有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乡党委书记张劲松说道。(通讯员 陈星 李雅婷)
责任编辑:朱宜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