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宿松县公共文化服务绽放多彩活力

【 字体:    稿件来源: 融媒体中心  作者: 刘正平 祝淼   时间:2025-08-11 11:29:48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宿松县积极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分众化、精准化文化产品供给,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努力激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一池春水”,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全县已建成县文化中心1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12处。2024年以来,文化中心累计接待群众超34万人次;12处公共文化空间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40余场次,服务群众约5万人次,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一幅“文化惠民、润泽万家”的生动图景正在松兹大地徐徐展开。

  农家书屋:知识的殿堂,成长的乐园

  走进松兹街道龙井社区的农家书屋,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周末和暑假期间,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周末的时候可以来这里看书,放暑假的时候,有大学生姐姐来教我们写作业,我们既学到了知识,自己也很开心。” 学生刘梓瑶兴奋地说,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阅读各种有趣的书籍,还能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完成作业,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松兹街道龙井社区大学生志愿者黄美馨表示:“暑假期间参加农家书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这里的小朋友们参加了不少的趣味课堂。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快乐地笑,在学习上一点点的进步,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付出的价值,同时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和成就感。”

  农家书屋的成功运营离不开社区的精心管理。松兹街道龙井社区党总支委员郭海民介绍:“我们农家书屋每天定时开放,定期更换新书,书籍分类摆放,方便群众借阅。我们时常组织读书分享会,孩子们常来看书,群众也能来查阅他们所需的知识,大家觉得非常实用。”

  像这样的农家书屋在宿松县还有很多。以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效能提升为抓手,通过“三个一批”+特色化打造,推动全县214个农家书屋阵地从“建起来”向“活起来”转型,共挖掘地域特色打造主题书屋28处,推动功能融合建设标杆示范书屋19处,聚焦规范服务培育达标书屋100处,精准改造老旧场所67处,全面消除“沉睡书屋”,让农家书屋成为扎根基层的文化“充电站”。

  乡镇文化站:多元服务,凝聚人心

  “暑假每一天我都会来这里打球。这里的场地很好,在这个暑假我的球技也突飞猛进。每当我打完球后都会来文化站玩一玩,逛一逛。我觉得这里非常好玩。” 高岭乡学生唐致远的话,道出了乡镇文化站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如今的宿松乡镇文化站,早已不是过去单一封闭的“小场馆”,而是集文化、体育、研学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高岭乡综合文化站的蜕变颇具代表性。“改扩建公共文化空间后,我们融合了农耕文化展馆、体育馆、阅读空间等场所,积极开展农垦展馆研学、羽毛球赛、篮球赛、阅读推广、公益艺体培训等系列活动。” 站长熊文刚介绍,功能升级带来了人气爆棚,今年以来已吸引群众2.8万人次参与,较以往增幅超40%以上。

  千岭乡文化站则通过丰富活动内容赢得群众点赞。“我们结合群众喜好,开展亲子阅读、健身、舞蹈培训等一系列活动。” 千岭乡党委委员袁洁说,文化站从过去的封闭单一升级为多元化载体,成为群众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硬件提升也吸引了更多志愿者加入,“因为我们文化站的硬件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我们的文化站。” 志愿者胡燕俊表示,她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与服务,“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能加入进来,充实我们的志愿服务。”

  以“15分钟阅读圈”为标准,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按5万人口/2公里半径科学布点,采用“新建+改建+合作”模式,实现城乡文化设施全覆盖。其中部分乡镇文化站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形式升级改造为公共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彰显地域文化,实现“一空间一特色”,让群众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及。

  宿松县文化中心:知识的海洋,精神的港湾

  县图书馆作为我县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暑期期间成为市民“充电蓄能”、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地,众多市民纷纷走进这里,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

  “图书馆内的环境非常静谧,每个书架上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杂志。在这里,我可以随手拿起一本感兴趣的书开始阅读。学习区也有很多同学在这里认真地自习。这里学习的氛围特别浓厚,舒适的环境让我可以一待就是一整天。”市民刘淑媛笑着说,话语里满是对图书馆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管理阅读秩序,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图书馆今年还招募了6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接待引导、借阅登记、书籍整理、纪律管理等工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县图书馆馆员汪明富表示:“我们将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来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定期发布各种活动通知、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线上图书阅读展览等活动,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贴心的服务,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家汲取知识、充实自我的精神家园。”

  县图书馆现有图书3万余种,藏书12万册,拥有读者阅览座位近320个。自7月初暑假开始,图书馆便迎来了接待高峰,日均进馆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图书日均外借量达500余册,借阅量比平时增加了数倍。

  用好县新文化中心这一文化地标,推出“跟着蒙曼教授游宿松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开设古典舞、古筝、电子钢琴等成人公益性艺术课程,开展“书香宿松”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上半年接待市民、读者、观众近10万人次,接待调研、参观、研学团体26批次,开展文化、阅读等主题活动40余场次。

  以数字化建设为支撑,我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搭建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推行“订单式”“菜单式”服务,发布活动清单并提供预约功能。去年以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次,数字平台月均访问量突破1000人次。

  从乡村书屋到乡镇文化站,再到城市文化中心,我县以精准化供给、多元化融合、社会化共建为路径,让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及民生。未来,我县将继续加大投入,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更多优质文化项目,让文化之花在宿松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推动文化事业向新而行贡献宿松力量。(融媒体记者 刘正平 祝淼)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