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趾凤 > 基层动态 >正文

趾凤乡: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 字体:    稿件来源: 趾凤乡  作者: 鲍宗铭 蔡泽龙   时间:2025-09-29 10:31:00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趾凤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立足党员队伍实际,创新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培训模式,有效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推动各类党员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中精准发力、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一、 精准分类管理,筑牢组织根基

  趾凤乡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新路径,全面推行“目标式、定岗式、跟踪式、关爱式”四式工作法,实现党员管理精细化、全覆盖。一是在职党员实施“目标+积分”管理。 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推动85名在职党员下沉网格,明确服务目标,建立积分考核机制,量化工作实绩,激发履职内生动力。二是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管理。科学设置政策宣传、民情联络、矛盾调解等8类岗位,组织182名无职党员接受岗前培训,引导其参与志愿服务200余场次,成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75件,变“无职”为“有为”。三是流动党员“云端跟踪”管理。 建立“线上督学+结对联系”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已收集各类发展建议60余条、有效招商线索6条,架起了流动党员与家乡发展的“连心桥”。四是加强年老党员“暖心关爱”管理。 深入开展“敲门行动”30余次,送去组织关怀;鼓励身体健康、有特长的老党员发挥余热,组建宣讲团开展政策理论、乡风文明宣讲1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300余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银发力量。

  二、 聚焦能力提升,锻造先锋队伍

  趾凤乡将党员培训作为提升党员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以“完善机制、创新模式、注重实践”三重驱动,确保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一是健全培训体系。 整合乡党委党校、8个村级党员活动中心、白崖寨等红色教育资源,构建“理论课堂、技术课堂、实践课堂、榜样课堂”四位一体教学矩阵,实施乡、村两级联动培训,已成功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村党员400余人次。二是创新培训载体。 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宿松党建”等平台打造“指尖课堂”,常态化推送学习资料120余期,实现随时随地学;线下组建“乡土讲师团”,围绕乡村实际需求开展种养殖、电商等实用技能培训10余场,并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主题研学5次,增强培训吸引力。三是强化实践锻炼。 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组织引导500余名农村党员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乡村建设一线,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其间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三、 突出示范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党员队伍的活力迸发,有效转化为推动趾凤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在建设和美乡村、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了硬核担当。一是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增效。 在党员先锋队的带头攻坚下,一系列关乎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凤翔生态度假村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白崖寨景区九曲居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场地平整与地基清理,已进场施工;红色村庄建设亮点纷呈,完成600平方米的趾凤村党群活动中心和3000平方米滨河广场的改造提升;养英山庄内“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红色文化展览中心”“革命烈士纪念展”等展区已布置完毕;1300平方米红色主题广场及老村部民宿改造均已完成主体建设。二是农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以精品村规划为引领,凤翔生态度假村、白崖寨九曲居改造等项目的扎实推进,正逐步构建起“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休闲)、古色(历史遗迹)”交相辉映的旅游地标体系。同时,积极拓展“党建+产业”路径,通过文旅发展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从“特色美食、深度游玩、红色教育、创意文创”四个维度同步发力,推动趾凤乡实现从单一“观光地”到复合型“沉浸式体验目的地”的华丽跃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旅带动、产业兴乡的振兴之路。(通讯员 鲍宗铭 蔡泽龙)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