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华亭镇:非遗“黄龙”舞动美丽乡村
宿松融媒讯 舞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都可以看见热闹的舞龙表演活跃现场气氛。华亭镇永丰村的黄龙又别具一格,2019年,“华亭黄龙”被宿松县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亭黄龙”是宿松县华亭镇永丰村制作的草龙的代称,因其制作材料除用少量竹篾作支架外,全部都是干鲜、杆黄、无断须的糯米稻草,色泽黄亮,编扎出来的草龙金光灿烂,故取名“黄龙”。永丰村制作“黄龙”历史悠久,据记载,在康熙年间,该村吴家大屋吴氏家族有位祖先,从江西湖口县学会了“黄龙”的编扎技术后,即回乡传授给了乡邻,由此传承下来,距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每逢佳节“扎黄龙”“舞黄龙”一直是这里最接地气、最聚人气的传统文化习俗。
“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条金色长龙在舞龙人的手中,时而奔腾如飞,时而穿梭如织,时而回转穿越,一龙含珠,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58岁的吴宗成是“华亭黄龙”非遗传承人之一。说起“华亭黄龙”,吴宗成特别自豪,“我们村的黄龙队出去表演,没有人不鼓掌叫好的,其他的舞龙大家都觉得看腻了,独我们村的黄龙,大家百看不厌,每到节假日好多在外地务工的乡亲都要提前打电话回家询问表演时间,以一睹我们的黄龙表演。”据了解,舞龙队队员的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有老、中、青,“华亭黄龙”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
“在我们广西,很少见到这么精彩的舞龙表演,好看!壮观!我要把这个视频发给我爸爸妈妈看,来年也请他们来我们这里过年。”刚刚嫁入永丰村不久的(广西籍)村民韦海玉一边观看表演,一边用手机录下视频开心地说道。
人间烟火繁华处,正是黄龙腾飞时。精彩绝伦的舞龙表演,表达了华亭镇人民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寄托了华亭镇人民对振兴乡村,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通讯员 何志梅)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