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巧借“六尺巷” 纾解“欠薪愁”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龙山街道深挖六尺巷“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文化内涵,推动欠薪维权等劳动纠纷源头化解,将“老典故”作为化解现代基层治理“新问题”的“金钥匙”。
礼让生辉,自治添活力。六尺巷,因“礼让三尺”化解矛盾的典故成为中国礼让和谐文化的象征,如今,这份“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精神已经成为街道欠薪调解的生动注脚。街道以“六尺巷工作法”为抓手,联合人社、司法、综治等部门成立欠薪调解专班,选用基层党员、五老人员加入调解队伍,推深做实“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在具体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深入了解事实情况,精准抓住症结所在,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截至目前共成功化解欠薪矛盾8起,调解成功率近80%,群众满意率约95%。
将心比心,善治传温暖。六尺巷蕴含的不仅是“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更是“真心对真心,八两换半斤”的朴素哲理。“工人的工资不是数字,而是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和全家的伙食费。”这是街道人社所负责人在调解欠薪事件时最常说的一句话。街道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调解原则,将社区“议事厅”、乡村“夜话会”作为流动协调场所,让涉事双方开诚布公表达真实想法,既引导企业尊重劳动者基本权益,也让劳动者体谅企业的短暂困境,互相体谅、彼此成全、将心比心,在心通气顺中把欠薪矛盾化解在基层。
德法共治,法治强保障。在做好欠薪调解的同时,街道将德治与法治并行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六尺巷精神”的重要抓手,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为底线,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欠薪事件产生。通过入户解读法律、发放维权知识宣传单等,帮劳动者更好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前总觉得劳动法是‘纸上条文’,现在经过工作人员讲解,知道被欠薪时该找谁、怎么说了。”龙山社区张师傅手里拿着刚领到的宣传单,语气里满是踏实。(通讯员 何锋)
责任编辑:朱宜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