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高岭 > 民生一线 >正文

高岭乡:“女子调解队”巧解基层千千结

【 字体:    稿件来源: 高岭乡  作者: 卢瑞萍   时间:2025-10-16 09:32:13   

  宿松融媒讯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高岭乡,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却找到了一把温柔的“金钥匙”——村里的女子调解队。这支由本村妇女组成的队伍,用她们的细心、耐心和智慧,成为了基层和谐稳定的“守护者”。

  谈起成立女子调解队的初衷,高岭乡党委书记汪学红介绍,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在日常入户走访中的细致观察。“我们发现,村里许多涉及婆媳关系、夫妻矛盾、老人赡养等的家长里短事,往往在闹到村委会之前,就已经被几位热心肠、有威望的妇女在私下里调解妥当了。”这些留守在家的妇女,凭着对村情户情的熟悉和女性独有的细腻沟通方式,悄无声息地化解了许多男性干部难以触及根源的矛盾。就这样,高岭乡第一支女子调解队——双河村女子调解队应运而生,将潜在的、零散的调解力量,整合成了正式的、高效的治理资源。

  女子调解队的作用绝非“和稀泥”,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耐心和智慧,将法与理、情与义融入调解之中,成效显著。

  村民李阿姨与儿媳因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长期关系紧张,家里时常爆发“战争”。女子调解队队员熊金枝了解情况后,没有急于说教,而是分别上门,听婆婆“倒苦水”,陪儿媳“诉委屈”。她以“自家人”的身份,开导完婆婆又开导了媳妇,经过几次“穿针引线”式的沟通,婆媳二人终于坐在一起,敞开心扉,让积怨已久的婆媳关系冰雪消融。

  村里一位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几个子女因赡养费用和看护责任问题互相推诿。调解队员许洲枝、余艳枝把老人的子女都聚集到老人家中,从“老人当年如何含辛茹苦把你们拉扯大”的往事聊起,动之以情;再一同核算生活费、医疗费用,晓之以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子女们面露愧色,最终当场达成了轮流照料、共同承担费用的协议,亲情得以重续。

  最令人称道的是,在“川气东送”这一国家重点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其中一地段因涉及众多农户地界不清问题,征地补偿工作难以开展,队员胡毛妹挺身而出,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与耐心,讲政策、摆事实、拉家常,巧妙地将法、理、情融为一体进行疏导。最终,胡毛妹成功促使各方就地界划分与补偿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这样的调解事例不胜枚举。双河村女子调解队的成功调解模式,也得到了乡政府的高度认可。为将这份来自基层的智慧在全乡推广,乡正着力将“女子调解队”打造成一块响亮的基层治理品牌。通过统一标识、规范流程、建立机制,推动调解工作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同时,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让这些默默奉献的妇女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和荣誉。“我们希望通过品牌化建设,不仅要推广成功经验,更要让全乡妇女看到,她们的智慧和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大有可为,从而更主动、更自豪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高岭乡党委书记汪学红说道。

  从偶然发现到必然成立,从自发行动到品牌运作,高岭乡的“她力量”正被有效激活,成为乡村治理中一道温暖而坚定的风景线,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通讯员 卢瑞萍)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