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高岭 > 民生一线 >正文

高岭乡:乡村喜事的“新样板”

【 字体:    稿件来源: 高岭乡  作者: 唐黄琴   时间:2024-01-03 11:37:57   

  宿松融媒讯 最近,高岭村新元组27岁的姑娘许文凤出嫁,作为家中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子,如果是以往,肯定也要像其他家庭一样,风风光光办一场虽不奢华但也体面的婚礼,然而,许家却异常简朴,宴席在自家办理,餐桌上不再是大鱼大肉的传统“老八盘”,而是既简单又可口的四素四荤家常菜,香烟从原定的40元一包改为15元一包,喜酒也全部是4元一公斤的散酒。婚礼节俭而不失温情,朴素而不失浪漫,赢得了乡邻及亲朋好友的阵阵赞叹。

  许之所以这么做,得益于乡村两级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深入推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们纷纷响应。高岭村顺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制定了红白喜事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用村民自治的方法改变陈规陋习。

  许祖福家作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简化了女儿婚嫁操办流程,将“订婚”和“讲礼”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并与媒人及男方父母协商后,将结婚所用的各项费用减到最低。

  “结婚预算的3万元花费直接降到了8千元,省了2万多元,婚礼既热闹又简朴,我们新人轻松,亲朋们也尽兴。”许文凤的母亲石金娥说。婚礼取消了索要“压柜钱”“改口钱”“垫碗钱”“眼泪钱”“开门钱”等陋习,极大地减轻了夫的经济负担。

  许家的婚事不仅成为佳话,也为当地群众执行新规、节俭操办婚事做出了榜样。

  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升学……在乡村,每逢这些家庭中的大事,都要举行一场具有乡村文化的仪式,借机加强与亲朋好友的情感维系,但一些人拿各家的办事规格来做对比,夹杂功利和攀比心理,传统习俗就难免变成攀比,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让风俗成了陋俗。

  “排场和面子都是给别人看的,只要婚后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新婚夫妻今后用钱的地方很多,婚礼简单办一下,省出来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将来日子也能过得轻松些。”一位村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碍于面子,村里红白喜事儿操办的规格越来越高,大家伙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现在村里有了理事会,有了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减少了浪费,遏制了攀比,其实村民们都叫好呢。

  如今,高岭各地村民们办喜事基本只招待亲戚和近邻,非亲非故的村民不随礼也不会觉得难为情婚事简办、喜事小办在乡村逐渐形成了风气。

  “许家是脱贫户,我们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自下而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按照标准操办,逐步形成样板,崇尚节俭朴素的新风吹得越来越有劲。”高岭村党总支书记余唐勇说。(通讯员 唐黄琴)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