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高岭 > 基层动态 >正文

高岭乡:座谈聚力女子调解队 点燃基层治理“她引擎”

【 字体:    稿件来源: 高岭乡  作者: 唐淋淋   时间:2025-10-16 08:21:28   

  宿松融媒讯 秋日的高岭乡双河村,会议室里的交流声与笑声交织。乡人大主席团成员与女子调解队队员围坐一圈,一场以“解难题、促发展”为核心的调研座谈会在此展开。

  应势而为:“她力量”成为乡村治理新支撑

  “全球妇女峰会倡导女性参与发展,咱们的调解队就是高岭乡妇女践行担当的生动体现。”座谈伊始,对队伍时代价值的共识便自然凝聚。这支队伍里的队员,都是村里的普通妇女——有忙于农活的庄稼人,有照顾家庭的主妇,却凭着一份“把村里事当自家事”的责任心,主动扛起调解担子。

  她们放下手中的农活,牺牲休息时间,奔走在邻里之间:张家婆媳因家务拌嘴,她们上门拉家常化解;李家兄弟因地界争执,她们带着老账本现场厘清。大家在座谈中感慨,队员们“有爱心、存善良、守正直”的特质,让这支队伍自带“亲和力”——能听懂村民话里的情绪,能摸准矛盾背后的症结,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这份转变正是乡村治理最坚实的内生动力。

  机制护航:让调解工作“走得稳、行得远”

  “刚开始全靠热心,遇到复杂事就有点慌。”队员们的坦诚发言,点出了队伍发展的关键诉求。围绕“如何让调解工作更规范”,机制建设成为座谈的核心议题,具体路径在交流中逐步清晰。

  首先是明确“职责清单”,给队员们清晰的“身份坐标”:作为“调解员”,聚焦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的化解;作为“政策宣传员”,把医保缴费、养老认证等惠民政策,用“大白话”讲进村民心里;作为“文明倡导员”,带头反对彩礼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以微网格为单位,队员日常巡查“找苗头”;在村组设固定接待点,简单纠纷“当场解”;遇涉及法律、政策的复杂问题,及时对接乡司法所、民政所等部门“协同办”。这套机制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件事都“有人管、有办法、有回音”,确保调解工作既饱含温度,又不失规范。

  联动增效:搭建民生诉求“直通车”

  座谈的视野,不止于调解队自身发展,更延伸到服务乡村全局的协同发力。结合乡人大“给说法办实事”工作品牌,如何让调解队成为人大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新的探讨重点。

  “你们天天扎在村民中间,是最了解大家需求的‘千里眼’‘顺风耳’。”乡人大主席团成员与队员们达成共识:队员在调解走访时,不仅要解纠纷,更要多留意村民的急难愁盼——村口路灯坏了没人修、田间灌溉水渠堵塞、对村级事务的意见建议,都可以记录下来,定期反馈给乡人大。这样的联动,让人大收集民生诉求不再“绕远路”,推动问题解决更“接地气”;也让调解队的价值从“化解矛盾”拓展到“推动实事”,真正形成“村民有呼声、队伍有传递、人大有回应”的良性循环。

  乡党委书记汪学红的评价,道出了这场座谈的深层意义:“女子调解队用拉家常、讲情理的方式化解矛盾,正是‘六尺巷工作法’礼让和包容精神的生动实践。”这场聚焦实效的座谈,不仅为队伍发展画出了“路线图”,更让基层治理的“她引擎”持续升温,为高岭乡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强劲的力量。(通讯员 唐淋淋)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