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复兴 >正文

复兴镇:“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 字体:    稿件来源: 复兴镇  作者: 刘罡益   时间:2022-04-14 10:55:35   

  宿松融媒讯 为建设美丽新乡村,激发农村群众内生活力,促进百姓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复兴镇党委政府以农村群众技能提升、就业增收为切入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群众走、群众跟着产业走”的发展思路,围绕“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方针,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以工代赈项目,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提高思想认识促项目进度。各村(社区)要严格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谋划,加大前期投入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按规划、早安排、早部署、早实施。4月14日,党委主要负责人陆克武“四不两直”在王营村、套口村督查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该项目总投资为766万元(劳务报酬不低于78万元),涉及5个单项工程。其中王营提水灌溉站工程(提水流量0.333m³/s的提水站1座,输水管网3500米,干沟节制闸1座,斗渠进水闸12座,950m³蓄水池1座)、套口提水灌溉站工程(提水流量0.333m³/s的提水站1座,输水管网900米,干沟节制闸1座)。项目建成后一方面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能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此项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好处:村里变美了、兜里有钱了、技能也提升了……

  把控工程建设促优质项目。加强项目督促指导,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各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协调行业部门加强质量监管,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压紧压实监督责任。根据实施进度,要求每个项目具体负责人做到“四到场”和“五不准”,在项目过程中严格把关,加强督导,切实把好工程实施重要环节,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严格落实以工代赈工作“十项制度”“十个规范”要求,严守“五条红线”,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实现“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农村低收入人口变股民”,将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村民变股民”。深耕精品优质工程,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不断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拓宽村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项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出“杠杆”效应,该项目将撬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增收……

  加强宣传引导促群众增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引导模式,积极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和闲散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坚持“授人以渔”暖民心的主线,注重发挥以工代赈“赈济”的作用,结合项目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开展劳动技能和产业技能培训达120余人次,在吸纳群众参与生产建设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产业技能,解决长远生计。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复兴镇占峦村、套口村项目中, 20余名本地群众,通过参与建设获得劳务报酬30余万元。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都是复兴镇党委政府以“以工代赈”项目为支点,撬开“村民+技能”致富新大门,用“以工代赈”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讯员 刘罡益)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