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二郎 > 乡村振兴 >正文

二郎镇界岭村:数字农业智慧产业园书写山区农业新篇章

【 字体:    稿件来源: 二郎镇  作者: 朱林燕   时间:2025-09-10 16:58:50   

  宿松融媒讯 如何打破山区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桎梏,蹚出科技赋能的产业升级新路?近年来,二郎镇界岭村锚定“生态优先、科技兴农”目标,高标准打造农业智慧产业园,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构建现代农业模式,让昔日零散农田变身“智慧粮仓”,以科技赋能重塑山区农业发展新优势。

  “以前种地看天气、凭经验,现在在产业园上班,跟着技术员学科学种植,一天能挣10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界岭村村民朱大叔一边在温室大棚内采摘圣女果,一边笑着说。如今,像他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已有10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曾经“守着土地没盼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走进界岭村数字农业智慧产业园,智能化的温室大棚格外醒目。大棚内,蔬菜沿支架向上生长,最大化利用空间;物联网监测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光照数据,水肥一体化系统按作物需求自动精准滴灌,“看天行事”的传统种植模式,如今全由科技“指挥调度”。

  “产业园总占地100多亩,核心区涵盖智能温室大棚、连栋拱棚、农产品分拣中心,还配套冷链仓储与线上销售平台,形成‘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园区运营负责人介绍,园区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提供就业岗位,还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学会技术、带活产业”。

  界岭村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80%,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但曾因耕地分散、技术落后,优质生态资源难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今,产业园精准把握“生态+科技”结合点,依托山区独特气候,重点培育羊肚菌、圣女果、草莓等高端农产品,通过绿色种植技术确保产品达绿色食品标准。“你看这草莓,用椰糠基质栽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斤能卖35块,主要销往周边城市商超和生鲜平台。”园区工作人员周某指着温室里的草莓介绍,目前第一季精品蔬菜已丰收,产值突破50万元,预计全年优质农产品产值超200万元。

  除传统销售渠道外,园区还创新开通“线上认养”与“直播培育”业务。“城里客户可线上认养专属苔藓培育区域,通过实时监控查看生长动态;节假日还能来基地体验培育。”苔藓培植基地负责人说,这种模式既拓宽销售路径,又打造“农业+文旅”融合新场景,为园区注入更多活力。

  “以前觉得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不现实,现在见了产业园的智能设备、高产作物,才知‘科技能让土地生金’。”界岭村党总支书记汤焰南感慨,接下来村里计划再流转100亩土地,带动农户发展配套种植基地,由产业园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并统一收购,让更多村民共享红利。

  “界岭村数字农业智慧产业园,是二郎镇探索山区农业现代化的缩影。我们将继续立足生态优势,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媒,完善园区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山区群众靠‘智慧农业’过上好日子。”二郎镇党委书记蔡君威表示。(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