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二郎 > 基层动态 >正文

二郎镇:文化惠民“组合拳” 激活乡村新风尚

【 字体:    稿件来源: 二郎镇  作者: 朱林燕   时间:2025-10-13 11:17:48   

  宿松融媒讯 文化惠民如何真正“惠”到群众心坎里?近期,二郎镇以非遗展示、文体赛事、乡村夜校等为抓手,把文化服务的“阳光”播撒进群众日常生活,既添烟火气、又增人情味,让乡村文化新风尚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

  非遗“小展厅”,装下文化“大记忆”

  在二郎镇文化展厅内,一群青少年正围在“宿松民歌展演”“杆秤制作技艺”等展板前,听讲解员讲述本土非遗故事。展厅里,蓑衣、竹编斗笠等老物件在玻璃展柜中静静陈列,旁边的图文展板详细介绍着二郎河民歌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原来我们家乡有这么多有意思的老手艺!”刚看完杆秤制作流程展示的学生小李感慨道。通过实物+图文+讲解的方式,当地把非遗展厅打造成文化“打卡地”,让青少年直观触摸传统文化脉络。

  球场“烟火气”,点燃全民“精气神”

  “传球!快攻!”镇文体广场的篮球场上,二郎镇男子篮球联赛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陈汉北浴联队、镇机关队等队伍激烈角逐,球员球衣浸满汗水,场边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却愈发响亮。“以前晚上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球场成了‘人气场’,大人看球、孩子嬉闹,村里的夜生活总算‘活’了!”村民周大叔搬着小凳,边看球边和邻里拉家常。这场赛事不仅释放了乡村活力,更串联起邻里情谊,成了文化惠民最鲜活的注脚。

  夜校“小方桌”,架起惠民“连心桥”

  石咀村一间民居内,昏黄的灯光下,“振兴夜校”的红色牌子格外暖心。镇干部与村民围坐在旧木桌上,你一言我一语:“广场上能不能多装几盏灯?”“下次夜校讲讲直播卖农产品的技巧吧?”“夜校就是咱老百姓的‘话匣子’,啥想法都能掏出来说。”头发花白的老村民搓着手笑,“干部们不光听,还记在小本本上,真把咱当自家人。”这张“小方桌”,既送政策知识下乡,更让惠民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田间摆起“科普摊”,把知识变成“欢乐场”

  镇文体广场另一角,竹编筛盘搭成的“神奇中药”展示台前人声鼎沸。卫生院医生指着艾草、金银花等标本,给孩子讲解药材的妙用。“原来端午挂的艾草有这么多学问!”孩子举着药材卡片,追着医生追问。把中药材知识、乡土常识装进趣味科普“篮子”,二郎镇让文化惠民走出展厅与课堂,变成大人孩子都爱参与的“欢乐场”,让文化养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从非遗展厅的“文化回望”,到篮球赛场的“活力释放”,再到振兴夜校的“民意倾听”,二郎镇用实践证明:唯有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办进群众心里,才能让文化种子在乡村沃土上结出甜果。如今,越来越多二郎镇群众,正在这场文化“盛宴”里,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