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63岁老人勇救落水大学生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0-08-30 10:58:56   

  融媒体讯   8月27日,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可对凉亭镇三德村青年石磊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一场生死瞬间,惊魂时刻,是一位老人救了他,让他逃过夺命一劫。

  石磊今年21岁,是合肥一所高校在读的大二学生,家在凉亭镇三德村。因为,正值暑假,一直未能到校。

  石磊说的老人叫李爱保,今年63岁,是宿松县钓鱼台水库灌区黄大管理所胡岭段一名退休返聘职工。

  原来,这天早晨,石磊跟随母亲、大娘一块赶去同在凉亭镇,距离三德村有4、5里地的夏家村外婆家为过世的外婆祭祀。早晨8点半左右祭祀完,石磊跟随母亲、大娘又急着往回赶。石磊骑着一辆电动车走在前,母亲和大娘则紧随其后。

  夏日的乡村,热浪灼人。空旷的田野,难见行人。此时,已是上午9点,火辣辣的太阳正当空照。

  从夏家村到三德村要经过一条渠道、一座石桥,然后,才能步上一条乡村水泥路。石磊穿着一双塑料拖鞋,骑着电动车行至桥上,见母亲和大娘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于是在桥上停了下来,等侯母亲、大娘。

  等待间,石磊见脚上沾满了泥巴,想都没想把车停放在桥上,独自走到了桥下渠道边寻找一处入水落脚点洗洗。不曾想,危险就此发生——

  而此时,一位老人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正沿渠道坝缓缓而行。谁知,行至桥边不远处,由于三轮车深陷一处泥坑,不能动弹。于是,老人下得车来作四处张望。老人见桥上有一小伙子,刚刚下得桥去,便不见了人影。于是,想找到这名小伙子寻求帮助。

  这老人便是李爱保,这天早晨,老人是按惯例对渠道坝进行防汛抗旱情况巡查。老人所处胡岭段,管理着全长4公里的渠道,他每天早晚来回2次毫不含糊。老人对这条作防汛抗旱之用的渠道是再熟悉不过,在这条渠道坝上干了一辈子,是个老水利。直到前年,老人退休。因为老人业务强,精通水利,身体也无大恙,所在管理部门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返聘在原岗位,希望发挥余热。老人二话没说,欣然接受,并带着妻子夫妻俩人就长期住在渠道边,日夜守护这条渠道。老人说,他是一名老党员,能为国家、为集体多做点事,值得也应该,没什么后悔。

  眼前这条渠道穿行在阡陌之间,蜿蜒而去。渠道宽约15米,水面宽也在10米左右。由于当年开挖渠道,里面留有不少宕窟,水面深度最高超过2米,难免凶险。

  当李爱保老人走近桥头渠道坝边,被眼前的情景顿时惊呆了。一个好端端的小伙子正掉入渠道水里,正奋力向上爬。这渠道内侧有近80°的水泥护坡,湿润光滑,上面布满了青苔,任凭落水人怎么爬是爬不上来的。

  这落水的不是别人,正是石磊。此时,他在沟渠内水中正作拼命挣扎,但都无济于事。由于渠道内水流湍急,加之石磊并不识水性,一时间,被水流冲出了10多米远,并淹没了整个人头。

  李爱保老人见此情景,没有半点犹豫,来不及脱去身上的衣服便进入沟渠深水内进行全力施救。老人平时会游泳、识水性,对这渠道水的深浅更是了如指掌。下得水后,他没有正面抱起石磊,而是从后背托起石磊的腰部,待靠近渠道边再用力一举。由于老人不再年轻,体力有些不支,难以承担一个成年小伙子的重量,来来回回用了近5分钟,总算将石磊一把挺举上岸。

  此时,石磊的母亲和大娘也赶到了这里,见此情景,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石磊的母亲急出了眼泪,边哭边跺脚。由于事发地离村庄太远,石磊的大娘则掏出手机求助村里亲友。

  待石磊上岸后,李爱保老人也上得岸来。看到儿子浑身湿漉漉,惊魂未定,再看看老人在不停地安慰自己的儿子,唯有连声拜谢,长跪不起。

  村民们赶来了,老人却悄悄地离开了。第二天,这位母亲带着儿子,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李爱保老人,非得给老人送上烟酒等礼品,感谢老人对儿子的救命之恩。

  8月29日上午,事发后的第2天。当李爱保老人和石磊来到事发地,站在桥上讲述那惊险一幕,石磊,这个文弱书生站在老人面前还是止不住留下了感激的热泪。李爱保老人尽管黝黑、瘦小,但精神矍铄,他的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更为这里的村民频频称道。(融媒体记者 夏柳平)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