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宿松民歌:抹不去的记忆

【 字体:    稿件来源: 宿松周刊  作者:    时间:2020-08-25 09:40:30   

  对于宿松民歌的记忆,或许可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那年月,爷爷和乡亲们在田间劳作,大老远就能听到他们的歌声与欢笑;奶奶也总喜欢一边做家务,一边轻轻地哼唱。这些土里土气而又风趣悦耳的唱腔,多少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现在想来,乡亲们谁都能唱上几句,而又如此婉转悠长,应该就是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宿松民歌”,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宿松民歌就像爷爷种的庄稼一样,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松兹大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延续了几千年,滋养着宿松人民的美好心灵,铸就了家乡父老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品格。

  这些年来,由于工作需要,在查阅《宿松县志》和《宿松县文化志》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宿松民歌也有如此辉煌的过去。远的不说,单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管是在乡村草台,还是大型文艺汇演,宿松民歌都作为保留节目,大放光彩,群众喜闻乐见。而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宿松民歌,大部分是由陶演和殷耀林两位老师记谱整理而成,是他们让宿松民歌由口口相传转向书面记载,也是他们让宿松民歌由田间地头走上了舞台,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县的这一古老艺术之花重又焕发青春,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芳香四溢,美名远扬。

  为了更全面地收集宿松民歌相关资料,我曾到复镇中学拜访退休教师王孟常先生。王老师找出了一张老照片,说是1972年参加省音乐舞蹈调演的演职人员合影。尽管照片已经泛黄,同行的殷耀林老师还是一眼就能认出这些“年轻人”来。他情绪有些激动,挨个儿指给我们看,介绍给我们听。当他指到他自己时,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无法将眼前的老人与那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联系起来。虽然殷老师依然是宿松的“音乐泰斗”,他创作的《一根银针一把草》、《手拿雨具送亲人》等歌曲,曾经风靡省内外,如今却像岁月长河里的朵朵浪花,只能从老人们的记忆和史料中去寻找了。在复兴,在许岭,在隘口,在宿松城郊,我们走访了二十余位老人。他们对宿松民歌情有独钟,那些广为传唱的曲目都如数家珍、脱口而出;他们对往日劳作歌唱的场景更是记忆犹新。在老人们的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宿松风俗画卷展现在面前。而此时此刻,一位位深情演唱的老人似乎也年轻了许多。

  目前,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已搜集到较为完善的宿松民歌一手资料,包括文字、音像和图片等,已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相信宿松民歌这一艺术瑰宝,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家乡人民抹不去的记忆;一定能为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展现出其更加迷人而又独特的风采。(孙淑珍)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