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徽日报客户端】高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1-08-12 17:19:25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宿松县高岭乡通过村庄整治,挖掘乡村文化,做活水面文章,着力打造乡村人居环境示范点,一点带面、串点成线。

  “以前,这里是杂草丛生,旱厕遍地。通过这次整治,清除了杂草,建起了文化墙,环境大变样。”该乡汪冲村党总支书记汪庆国说,唐家桃元屋场坐落在泊湖边上,有三个村民小组近400人口。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们自筹资金,积极投工投劳,清除杂草,拆违拆旧,治理旱厕,大力整治“六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是我的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头的文化墙上这些橘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勾起人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从文化墙上获悉,唐家桃元原名叫梦境庵,在嘉庆年间,唐氏先辈兄弟三人从湖北黄梅一路向东探寻立足之地,来到这里就安顿下来,从此早起晚归,日夜辛劳,开荒种地,栽了大片桃树,慢慢成家立业。唐氏族人从此生息连绵,唐家桃元也取代了梦境庵。由于唐氏祖先落户桃元福地,沿袭至今有300多年历史。

  “热爱家乡、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崇德尚贤……”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作用。文化墙另一头安置的“石磙”“石磨”等农具也引发人们对乡村过去生活的回忆,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往前走,又可以看到一组文化墙。墙上书写着“忠孝传家国,读书教子生”“小孝是陪伴、供养,中孝是传承、延续,大孝是超越、开拓”等文字。据该乡党委副书记胡锋介绍,这里曾经是一堆乱坟岗,白天人们走路都有点害怕,现在这里建了一组以“孝”为主题的文化墙,加上这里有两棵180年历史的古枫树,使这个“乱坟岗”变成了“景观带”。

  “现在这里环境真好!是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从这里路过的村民唐先福连声说。

  村庄前面有口水塘被整治一新,两名工人正在这里完善收尾工程。“这曾是一口臭水塘,通过整治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这口塘不仅可以灌溉、防洪,还能方便人们在这里洗菜洗衣服。”汪庆国指着池塘岸边一片空地说,下一步,准备在这里种一片桃树,春暖花开的时候将吸引更多游人来这里游玩。

  一条长约2000米、宽6米的黄土路,远远望去像一条黄灿灿的飘带蜿蜒在山旁,通向茂密的山林,连接着碧绿的田野。这是笔者在该乡青云村山房组看到的一幕情景。

  “山房组原来很偏僻,只有一条摩托车路可通行。因集镇建设,该组37户142人都搬迁了。但村民的田地和山场还在这一带。由于交通闭塞,种田不方便,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唐中介绍,得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的消息后,该组主动要求整治,召开村民组长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了改造路网、设立文化墙、绿化道路、改水改厕、清除杂草等事宜。目前,成立了山房组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村民达成一致共识,大力支持环境整治,伐树修路没有发生任何纠纷。

  “通过村庄整治,路修通了,很快就有人来租用他们的田地,这里的田地成了‘香饽饽’。以前土地流转费每亩只有150元,现在每亩涨到300到400元。”该村村委会副主任石金保接过话题说,村里准备将山房组通组公路硬化,在路边建立一个老年健康中心。全村建立了垃圾清运处理长效管理机制,一个党员负责五户搞好环境卫生。

  “我们召开了两次人居环境整治座谈会,计划每个村建一个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线’为单位,清除乡村内公路沿线两边杂草;围绕‘点’,打造一批样板,以点连线带面,打造一条风景线。”胡锋说,要用“两山理念”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激发广大村民干事创业热情,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本报通讯员 吴金旺)【2021年8月10日】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