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经 >正文

“她”权益的“暖心驿站”——宿松县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的“娘家”温度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妇联  作者: 朱杨丽   时间:2025-08-28 14:48:32   

  宿松融媒讯  “结婚多年,现在夫妻关系不好,也不给生活费,我该怎么办?”黄女士说道。宿松县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迅速响应,一边安抚当事人情绪,一边联动基层妇联,到当事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这是宿松县12338维权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一条热线,架起了守护妇女权益的“连心桥”。

  从“耳畔热线”到“身边港湾”

  2024年11月,宿松县妇联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这不仅仅是一个热线号码的升级,更是一个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维权服务阵地正式落地。

  “我们中心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妇女姐妹遇到困难时,知道‘娘家’的门往哪开,能第一时间找到依靠。”宿松县妇联主席介绍道。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实行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上确保“12338”热线24小时畅通无阻,专业接线员随时倾听、记录、转办。线下中心窗口由县婚调委专业调解员轮值坐班,县妇联主席定期接访,更有一支由退休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12名专业人士组成的 “宿家和”巾帼家事帮帮团,按需“点单式”接访。

  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信访工作流程分散的局面,实现了诉求“一口进”、服务“一揽子”,让妇女群众真切感受到“娘家”的便捷与温暖。

  从“单兵作战”到“联动闭环”

  面对复杂的婚姻家庭纠纷,单打独斗的力量有限。中心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构建起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联动机制。

  “中心受理的每一个案件,我们都会精准研判。”对于一般家事纠纷,由“宿家和”巾帼家事帮帮团或基层婚调室及时介入调解;涉及家暴等重大敏感案件,则立即启动维权直通车” ,中心第一时间联动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案件联办、精准维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家暴案件,实行危险性预测分级管理”,根据当事人填写的预测表评估风险等级(低危、中危、高危),对高危案件联合公安力量第一时间干预,筑牢安全防线。

  从“中心枢纽”到“全域网络”

  让维权服务触手可及,关键在把阵地前移到妇女群众的家门口。中心不是孤岛,而是贯通全县的“中枢神经”。县妇联持续推进村(社区)婚调室建设,逐步实现中心、县级婚调委、基层婚调室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同时,创新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在4个村(社区)建成“宿家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把“说理评理”的窗口搬到妇女群众身边,让维权网络真正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皖美乡村”巡回服务: 在全县建成5个“皖美乡村法治行”工作站,整合23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妇联力量,与5家律师事务所“多对一”结对,全年开展乡村法治主题活动46场次,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法律明白人”遍地开花: 联合县人民法院开展庭审观摩,通过“帮帮团带训+司法所轮训”,培育299名妇女法律明白人,实现了乡、村妇联主席100%成为法律明白人,基层调解力量得到双线培育和显著增强。

  从“事后救火”到“源头防火”

  “维权工作,不仅要‘灭火’,更要‘防火’。”县妇联主席强调。中心依托全县建立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将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结合,对风险隐患实行 “分色预警”。同时,中心成为全县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线上利用“宿松女性之声”全媒体矩阵开展常态化普法,线下结合“三八维权月”等重要节点,“宿家和”帮帮团成员变身普法宣讲员,县乡村三级联动开展“建设法治宿松·巾帼在行动”等活动500余场,覆盖1.5万人次,不断提升妇女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深入23个乡镇(街道)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巡讲23场,受众近2000人。

  从“抽象数字”到“温情答卷”

  中心自挂牌以来采用四步工作法,按照“四声三心”的原则,已累计接处线上线下各类诉求百余件,联动“宿家和”帮帮团精准服务家庭24户,组织专业力量走村入户调解16次。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无数个家庭关系得以修复、妇女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细胞重归和谐的生动见证。

  “12338,是号码,更是承诺。”宿松县妇联主席表示,“我们将持续擦亮这个‘娘家’窗口,进一步优化机制、下沉资源、做强品牌,让12338热线和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全县妇女儿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温暖港湾’和‘坚强阵地’,为平安宿松、和谐宿松贡献更大的巾帼力量。”(通讯员 朱杨丽

责任编辑: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