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新品种机收测产 小作物迈向机械化时代
宿松融媒讯 10月27日上午,我县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芝麻机械化收割测产观摩会,通过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成功实现了芝麻的高质量机械化收割,为提升全国芝麻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特色油料体系首席科学家苗红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处处长张雯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组书记、副所长康艳,县委常委、副县长余金苗等相关人员参加观摩会。

现场,专家们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承担的“宿松县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推广项目”宜机收芝麻示范基地进行了严格的田间实收测产。一台联合收割机在新品种芝麻田里高效作业,现场展示了机械化收割的全过程。

本次机械收割实测面积共计2.5亩,收获籽粒鲜重347.7公斤,测得含水率为12.1%。经过折算成标准含水率8.0%后,最终确认亩产达到133.4公斤。这一高产数据充分证明了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

苗红梅向与会者介绍:“今天展示的是我们选育的抗落粒抗裂蒴新品种‘豫芝ND837’。这个品种在田间表现优异,硕果成熟后籽粒不掉落,适宜联合机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品种‘一熟就炸,一碰就落’的瓶颈问题。” 这一特性是实现机械化收割的关键。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但长期以来,传统品种抗落粒性差,无法适应机械化收割,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近年来大力研发宜机收芝麻新品种,成功选育出一批像“豫芝ND837”这样的优良品系。对于此次测产的成功,康艳表示:“通过今天的测产结果,能够看出来这个技术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下一步技术成熟后,我们将依托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的形式把项目延续下去,更好地发挥科技优势,与当地农户一起把芝麻产业做强做大。”

据了解,我县是传统的芝麻优势产区,全县芝麻种植面积达1.7万亩。当前,当地正全力引进、示范和推广芝麻新品种、新技术与新机具,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股股长周爱萍对此充满信心:“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趋于成熟,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将芝麻产业打造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和靓丽名片。” 此次测产观摩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县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昔日的“小芝麻”正成长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融媒体记者 张勇)
责任编辑:陶秋月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