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许岭 > 乡村振兴 >正文

生态打底 产业赋能 雨岭村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 字体:    稿件来源: 融媒体中心  作者: 张晓珍   时间:2025-10-22 08:53:28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许岭镇雨岭村锚定“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目标,以生态整治擦亮乡村底色,以特色产业激活振兴动能,以文明建设凝聚民心力量,成功从昔日“脏乱差”村庄蜕变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生态振兴试点村,用实干绘就出一幅村民幸福、乡村繁荣的和美画卷。

  日前,走进许岭镇雨岭村,只见庭院整洁有序,主干道路绿植成荫,鲜艳的墙绘点缀其间,文化广场上村民悠然休憩,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生态振兴试点村,雨岭村以生态整治为基础,以产业振兴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蝶变之路。

  生态振兴是和美乡村的底色。曾经的雨岭村,房前屋后杂物堆积、沟渠内漂浮垃圾、家禽散养污染环境等问题突出,卫生保洁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更是常态,不仅破坏村庄颜值,更直接影响村民生活质量。

  “以前家家户户门口堆柴火,放垃圾,很不好。”村民王晓琪的回忆,道出了对村庄曾经的“不满”。

  为彻底改变现状,2024年底,雨岭村支村两委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猕猴桃种植基地,投资200多万元,融合何田徽派古韵、范榜生态智慧与殷屋农耕风情,打造出独具魅力的雨岭行政村龙山省级中心村,让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根基。雨岭村立足资源禀赋,构建“特色种植+生态产业”多元格局。在460余亩猕猴桃基地里,智能滴灌系统精准灌溉,生物防控技术保障绿色品质,今年产量达18万公斤,带动100余人稳定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

  “我们这儿有猕猴桃基地,不用外出务工,一年能赚几万块,还能照顾小孩和老人。”村民刘菊梅的话,道出了产业发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实惠。

  乡风文明则是和美乡村的灵魂。雨岭村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通过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开展文明实践,让村民住得舒心、过得开心。

  “现在村里搞得很气派,广场干净整洁,晚上吃完晚饭来聊聊天、散散步,日子过得红火,挣钱的路子也多了。”村民黄银得的感慨,正是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

  “雨岭村的蜕变,关键是找准了生态与产业的结合点。我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环境整治打基础,依托本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既能享受宜居环境,又能实现就近增收。”雨岭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张明亮总结道。

  如今,看着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邻里和睦的文明新风,雨岭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美富康”,雨岭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和美乡村的深刻内涵。

  谈及未来规划,张明亮表示:“龙山中心村作为第二省级中心村,总投资达238万元。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进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新增休闲步道和亲子采摘区等设施,让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更多惠及村民。”(融媒体记者 张晓珍)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