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仓镇:把黄梅戏“送”到群众心坎上 激活乡村文化新活力
宿松融媒讯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近日,经典黄梅戏《天仙配》的悠扬唱段在下仓镇各村文化广场回荡,台下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基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与下仓镇联动,于9月1日启动2025年下半年“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精品戏曲为乡亲们献上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力量。
此次活动前期,下仓镇文化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特别邀请了宿松县黄梅戏剧院这支专业团队,全力保障演出顺利开展。演出还没开始,文化广场已坐满村民,大家或携凳而来,或全家同行,邻里相邀的热闹场景随处可见,浓浓的烟火气与期待感扑面而来。
演出阵容与剧目堪称“好戏连台”:既有特别复排的经典黄梅戏《春江月》,以月色清辉里的人间大爱打动人心;也有《天仙配》的浪漫传说、《女驸马》的智勇双全与自由追求、《罗帕记》的悬疑重重与情感纠葛、《红丝错》的误会丛生与真情交织,每一部都是承载着文化记忆的传统瑰宝。此外,文南词《云楼会》的古典雅致与深情厚意,《夫妻观灯》《打猪草》等经典折子戏的精彩纷呈,更让整场演出内容丰富多元。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精致的戏服,以扎实的唱功、灵动的身段与细腻的表情,将一个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熟悉的旋律、通俗的唱词、生动的剧情,让现场观众深深沉浸其中。今年68岁的村民张大爷看得格外投入,不时跟着哼唱几句,他激动地说:“我从小就爱听黄梅戏,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专业剧团的演出,真是太幸福了!”
演出间隙的互动环节更添趣味——演员们走下舞台,邀请观众学唱经典选段、教学戏曲动作,孩子们踊跃参与,在欢声笑语中触摸到传统戏曲的温度,让老辈人的“心头好”悄然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新潮流”。这场“送黄梅戏下乡”,绝非简单的文艺表演,更是下仓镇推进文化惠民、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的生动实践。
从文化传承维度看,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与民族艺术基因。此次活动旨在让传统戏曲走出剧场、贴近群众,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壁垒,让非遗文化在基层实现活态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间扎根生长;从群众需求层面讲,随着乡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这场演出精准契合了村民对传统艺术的喜爱,用接地气的方式填补了基层文化供给的缺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文化服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从乡村振兴视角看,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此次活动以戏曲为纽带,拉近了邻里距离、凝聚了乡村人气,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文明乡风,助力打造“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的和美乡村。
未来,下仓镇将持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一方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出更多戏曲展演、书画展览、文艺培训等特色活动,让文化服务更精准、更贴心;另一方面还将探索“戏曲+”创新模式,将政策宣传、家风建设等内容融入表演,让文化活动既富“艺术性”,又具“实用性”。宿松县也将继续推动“送戏进万村”活动走深走实,让文化之花在基层沃土上持续绽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让传统艺术真正扎根乡土、浸润民心。(通讯员 石志鹏)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