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千岭 > 民生一线 >正文

千岭乡:乡贤情系桑梓 滋养向阳花开​

【 字体:    稿件来源: 千岭乡  作者: 张佳婧   时间:2025-09-04 15:20:20   

  宿松融媒讯 初秋的千岭乡新前村,微风裹挟着稻穗的清香,也带来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感动。近日,新前村在外企业家、乡贤刘菊平,带着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对后辈的期许,专程赶回村里,为3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困境学子送上4000元慰问金与崭新的行李箱,用滚烫的爱心为他们驱散求学路上的愁云,点亮逐梦征程。

  “我就是从这片田埂上走出去的,当年家里穷,读书时总怕凑不齐学费,到处借钱,那种难我一辈子记得。”谈及此次善举,刘菊平目光真挚,语气里满是对过往的共情,“现在日子好了,能帮家乡的孩子解决学费难题,少走点弯路,让他们安心去大学圆自己的梦,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刘菊平在外创业多年,他始终把家乡的事放在心上,听闻村里有学子虽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却因家庭困境愁于学费,便立刻放下手头事务,筹备物资、联系村委,用最快速度将温暖送到孩子们身边。

  受助的3名学子,都是在逆境中奋力生长的“向阳花”。有的自小由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拉扯大;有的父母因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收入微薄,过早地懂事成了他们童年的底色,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被一张张奖状贴得满满当当,从小学的“三好学生”到高中的“优秀毕业生”,每一张都映着他们苦读的身影。但困境从未磨灭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些满墙的奖状、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是他们用刻苦与坚持,为青春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刘叔叔谢谢您,您的帮助让我能安心去上大学了。等我将来学有所成,一定回来建设家乡,像您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名受助学生红着眼睛说道。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少年的最纯粹的感恩与担当,也让这份爱心有了更长久的传承意义。

  刘菊平的善举,如秋日里的暖阳,不仅为困难学子解了“燃眉之急”,更在新前村播下了守望相助的种子。乡贤归乡送温暖,桑梓情深助成长,这份对家乡的赤诚与担当,正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家乡发展、助力青年成长,让爱心在千岭的土地上不断传递,滋养出更多逐梦前行的力量。(通讯员 张佳婧)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