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岭乡:“四招”织密湖区安全网
宿松融媒讯 千岭乡位于宿松县中部沿湖丘陵地区,三面环水,湖岸线绵延50公里,大湖可养水面逾7万亩,是典型湖区乡镇。面对线长面广的管理挑战和复杂的湖区人员构成,千岭乡将大湖管理作为头等大事,聚焦农用自备船这一关键环节“四招”并举,有效筑牢了湖区安全防线,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织密“责任网”,实现空间全覆盖
针对管理范围广、对象复杂的现状,千岭乡将湖区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首抓责任体系建设。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农用自备船管理领导小组,创新推行“乡-村-组”三级网格包保机制。将50公里湖岸线与7万亩水面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各级包保责任人,确保663只船只“艘艘有人管”、广阔水域“片片有人巡”,彻底消除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让责任贯穿于湖区管理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今年以来,通过三级应急响应链条,已成功化解涉水涉湖矛盾纠纷27起。
精准“分类网”,一船一策除隐患
管理的关键在于精准。千岭乡对全乡663艘农用自备船进行了全面“体检”和精准分类。对符合规范、确需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船只,全部完成登记编号、建档立卡,实行“一船一档”精细化管理和“船主承诺”制。对部分闲置或需淘汰的船只,在全乡科学设置了6个集中封存点,并通过安装监控、设立公示牌、物理隔离等“人防+技防”措施,确保封存船只“管得住、不动用”。同时,在关键湖区、航道布设40处高清监控点位,综合运用无人机巡湖、智能喇叭预警等手段,实现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全天候预警,确保船只停靠规范、监管到位。

构建“共识网”,凝聚民心强自觉
深知“管船先管人,管人先育心”,千岭乡特别注重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渔民安置小区和沿湖村落,通过“板凳会”“夜话”、发放多语言宣传折页等方式,用乡音土话讲解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同时,利用村组微信群、应急广播等载体,及时曝光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逐步在全体群众,特别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渔民心中,树立起“保护大湖、人人有责”的共同体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了违规出行的动机。
筑牢“联动网”,协同执法增效能
为应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千岭乡主动“走出去”,与县渔政、公安、湖管中心等职能部门建立了紧密的“信息联通、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协同联动执法机制。年内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对发现的非法捕捞、违规下湖等行为,坚决支持依法依规处置,依法清理违规养殖点5处,查处非法捕捞案件3起,形成了“违规必查、犯法必究”的强大震慑力。通过信息共享、行动同步,构建起一条职责清晰、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湖区安全“高压线”,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通讯员 赵政)
责任编辑:朱宜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