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乡: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打造乡村振兴文化引擎
宿松融媒讯 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夯实乡村文化阵地、滋养农民精神家园的基石。近年来,河塌乡聚焦“建强、管好、用活”核心思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使农家书屋日益成为点燃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劲引擎。
建强基础阵地,筑牢文化根基。
河塌乡将农家书屋硬件升级作为优先事项。面对“空壳书屋”“沉睡书屋”的痼疾,全乡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果断将位置偏远、利用率低的书屋迁建至村部、广场等人流集中、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对现有藏书进行系统整理与优化,果断淘汰五年以上陈旧、破损及不符合群众需求的图书,为高质量阅读资源腾挪空间。针对乡村人口结构特点,特别聚焦留守老人需求,精心打造“适老化听书区”,显著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与覆盖面,让文化关怀温暖每一个群体。
管好运行机制,激活书屋效能。
长效规范的管理是书屋活力的根本保障。河塌乡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明确每周开放时长不少于40小时、配备专职管理员等硬指标,确保“门常开、人常在”。在规范管理基础上,书屋持续探索阅读活动新形式:主题阅读、线上读者交流群、爱心驿站纷纷设立,特别是为留守儿童开辟专门学习空间,使书屋功能内涵不断延展,成为乡村多元文化服务的温馨港湾。
用活书屋平台,赋能乡村文明。
为了让书屋真正“活”起来、更具吸引力,河塌乡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模式。以书屋为坚实依托,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健康知识讲座、好书推荐、阅读心得分享等“全民阅读”活动。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农家书屋跃升为宣传理论政策、传播科学文化、涵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前沿阵地。村民在此获得新知、交流思想、提升自我,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家书屋成为百姓心中“愿意去、经常去”的“文化加油站、文明新家园”。
建设农家书屋,不仅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铸魂赋能的关键路径。下一步,河塌乡将以更加扎实的建设、创新的管理、精准的服务,持续将农家书屋打造为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乡村文化地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深厚、更持久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通讯员 杨腊梅)
责任编辑: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