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乡:“小食堂”烹出“幸福味”
宿松融媒讯 每日中午,河塌乡兴岭村的老年食堂准时飘出诱人的饭菜香,三菜一汤,荤素搭配,热气腾腾的餐食被送到每一位就餐或在家等候的老人手中。这间由河塌乡党委政府倾力推动、精心打造的小小食堂,已成为守护百余名农村老人“舌尖幸福”的坚实堡垒,烹煮出乡村振兴中温暖人心的“幸福味道”。
近年来,河塌乡党委政府瞄准农村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难题,将兴办老年食堂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充分调研辖区内老年人口结构与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统筹资源,建成了兴岭村老年食堂。从场地协调到运营模式设计,从资金补贴到安全监管,政府主导作用贯穿始终,确保食堂建得成、立得住、办得好,全力破解养老“食”事难题。
兴岭村老年食堂由乡政府指导、村委具体管理,聘请本村村民齐桂林担任负责人。在政府的规范要求下,食堂每日为100多位老人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三菜一汤,确保食材新鲜安全、搭配科学合理。食堂严格执行采购、加工、留样等制度,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此外,食堂还体贴地为行动不便的高龄或独居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确保这份热乎的关怀能走村入户,抵达每个需要的角落。“胡大爷,饭来啦!”腿脚不便、常年独居的胡大爷家,送餐员每日准时叩响家门。打开饭盒,饭菜的热气裹着香气扑面而来,胡大爷连声感叹:“饭菜热乎,心更热乎啊!省了烧柴火的麻烦,再也不用担心冷锅冷灶了。”
食堂的稳步运营,既依靠于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也离不开负责人齐桂林的用心付出。怀着“自己也是农村人,看着长辈们,总想着能做点什么”的朴素心愿,她将政府的关怀细致入微地转化为老人们碗中的热饭热汤。每日清晨采购、精心烹饪、组织送餐,每道工序她都亲力亲为。食堂墙上张贴的字迹工整、内容详尽的每日菜谱,凝结着她的心血与诚意,也成为老人们安心与期待的日常,让这份温暖传递得更加高效、持久。
随着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扎实推进,兴岭村“小食堂”散发出的“幸福味”正飘向更广阔的乡村。一餐热饭背后,是乡村养老体系正被精心编织的生动写照——当银发岁月也能被柴米油盐温柔包裹,幸福便不再缥缈,而成为老人们碗中可触可感的人间烟火气。(通讯员 杨腊梅)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