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二郎 > 乡村振兴 >正文

二郎镇:种养循环变“废”为宝 绘就生态 农业新图景

【 字体:    稿件来源: 二郎镇  作者: 朱林燕   时间:2025-07-11 16:59:17   

  走进茯苓村的果园,桃树、李树、梨树错落有致,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果园内,鸡群自由觅食,勾勒出一幅“林果飘香、禽畜兴旺”的生动图景。这里正是二郎镇践行“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的生动缩影,通过“林禽共生”的巧妙组合,将“废料”转化为肥料,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

  “以前种果树总愁施肥,买化肥成本高,还容易板结土地。现在好了,果园里养的鸡鸭,粪便就是天然有机肥,果树长得壮,结的果子也更甜。”茯苓村果园周大姐一边摘桃子,一边笑着介绍。在茯苓村的果园里,桃树、李树、梨树不仅为鸡鸭提供了阴凉的栖息环境,掉落的残花、嫩叶和害虫成了鸡鸭的天然饲料;而鸡鸭粪便经过自然发酵,又化作滋养果树的“营养餐”,形成“果树护禽、禽粪肥果”的闭环生态链。

  近年来,该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鼓励各村结合实际发展多元种养产业,通过“林果+畜禽”“蔬菜+养殖”等模式,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改善了土壤质量,又降低了种养成本,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茯苓村的果园年出栏鸡鸭鹅近30000只,产出的桃子、李子等水果因口感清甜、生态环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比普通水果每斤能多卖2到3元。”茯苓村负责人介绍,通过种养循环,村里的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2024年果园综合收益较单一种植时增长了三成以上。

  如今,在二郎镇,像茯苓村这样的种养循环示范点已有5个,涵盖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多个产业。“变废为肥”不仅让土地更“绿”,更让农业产业更“活”,为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扩大种养循环模式覆盖面,完善配套设施,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走得更稳、更远。(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