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镇:“小而精”农业绘就多元致富图景
宿松融媒讯 皖鄂交界的二郎镇,丘陵错落间藏着别样的丰收景象,大棚内,辣椒红得夺目,沉甸甸地挂满枝头;田垄上,瓜果飘香,清甜的气息弥漫四周;车间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干花工艺品打包,一箱箱发往全国各地。这个山区乡镇,毅然跳出“大而全”的传统思维桎梏,专注于花卉、辣椒、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精耕细作,凭借“小而精”的多元业态,成功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致富之路。
“一束野菊做成干花摆件,能卖30-100元不等,比鲜花多赚20倍!”在茯苓村乡村振兴创业园的花卉工艺品车间,女工们正将鲜花摆放成形,制作成花卉工艺品。负责人王某介绍,镇里利用林下空地种植百日草、波斯菊等观赏花300亩,通过“采摘——烘干——造型——包装”全链条加工,年生产干花工艺品2万余件,产值超150万元。
这得益于“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新。引进专业设计团队,开发“皖鄂风情”系列干花摆件、香包等20多个品类,通过电商直播和文旅景区展销,让山间“野花”变成城市白领追捧的“文创品”。“我在家门口串花串,一天能赚100元左右,还不耽误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李大姐的话里满是笑意。
“普通辣椒亩产收益大概1200元,咱们这儿的‘樟树港’辣椒,亩产收益能达到3000元!”“施用有机肥,搭配科学的育苗技术,种出来的辣椒辣味浓郁、品相上佳,收购价比市场平均价高出20%。”
界岭村因地制宜,精选适合山区气候的辣椒品种,建成200多亩绿色种植示范园,并大力推广“辣椒——青菜”轮作模式,带动全村发展多品种种植园达2000余亩。同时,积极拓宽辣椒产业链,将新鲜采摘的辣椒加工成剁椒、泡椒等产品,通过“农超对接”的方式,成功进入周边城市的各大商超。
春种菌菇、夏摘豆角、秋收辣椒、冬育菜苗,大棚里一年四季都忙个不停。在界岭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汤焰南指着错落有致的棚区介绍道。这里采用“瓜果套种蔬菜”的立体种植模式,150亩土地每年产出西瓜、圣女果等瓜果约60万斤,青菜、豆角等蔬菜约50万斤,通过冷链运输车辆,直接供应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年销售额超过800万元。
为了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无缝对接,镇里专门建设了一座农产品仓储中心。这座仓储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保鲜设备,为农产品的储存和配送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前蔬菜成熟了,最愁的就是销路,现在订单主动找上门,刚摘下来的圣女果,4个小时就能摆上合肥超市的货架,价格还比以前高。”参与合作的农户詹某感慨地说。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这是当前二郎镇呈现出的产业盛景。除了花卉、辣椒、果蔬,还发展鸽子养殖、油茶等林下经济2万亩,建成农产品初加工厂4家,开发“采摘体验+手作工坊”乡村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带动农旅收入约200万元。
“山区发展农业,关键是把‘小特产’做出‘精品质’。”二郎镇镇长蔡君威表示,镇里正规划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培育“二郎农产”区域公共品牌,让“小而精”的路子越走越宽。田垄间的忙碌、车间里的轰鸣、集市上的喧闹,共同奏响了这首乡村振兴的“丰收曲”。(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