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岭乡:“三维共治”模式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程岭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三维共治”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从“单兵突进”向“协同共进”转型。
织密“红色堡垒”强根基。构建四级组织网络。建立“乡党委——村党支部——片区党小组——网格党员”四级组织体系,将全乡划分为242个网格,选配56名党员担任网格长。整合综治、环保、应急等职能部门,建立“网格巡查——问题上报——部门联动——结果反馈”闭环机制。例如,龙安村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机制,6名在职党员、37名无职党员认领防火防汛先锋岗、环境卫生整治岗、纠纷调解处理岗、文明信访倡导岗、信息技术服务岗等7类岗位,全年解决农技咨询、矛盾调解等问题80余件。建强头雁队伍。建立“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立体化选拔机制。2025年以来,全乡通过“三荐”方式储备后备干部16人,其中35岁以下占比88%,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4%。推行“2+1”结对帮带机制,由1名乡班子成员+1名村干部帮带1名后备干部,已结成“导师帮带”对子10对,累计开展谈心谈话200余次,解决土地纠纷、产业规划等难题50余件。夯实阵地功能。按照“六有”标准改造升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民政、人社等8个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2025年累计办理社保缴费、建房审批等事项1万余件;改造8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室多用”模式,整合党员活动室、矛盾调解室等功能,设置棋牌室、书画室,年服务群众1.5万人次,其中老年人占比65%。同步开设9所老年学校,设立大鼓书、健康养生等课程,年培训超2000人次。
厚植“和美乡风”润民心。法治护航。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建立调委会11个,其中乡调委会1个、村级调委会8个、专业性调委会2个,配备人民调解员61名,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训320人次。2025年,通过成功化解12起涉及老人赡养、土地权属、租用合同等纠纷问题,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大力营造法治宣传氛围,在各类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5场,共下发宣传手册1200余册,覆盖1.5万人次。德治赋能。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修订村规民约,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等评选,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柏玉凤热心公益事业获评“安庆好人”称号。组建“五老调解队”“乡贤理事会”,化解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等家庭矛盾23起,推动3对积怨夫妻破镜重圆。成立红白理事会,积极提倡广大村民喜事新办、文明简朴,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化浸润。建成3800平方米的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农家书屋、健身中心、程岭茶馆、百姓舞台等资源,打造“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等6大功能区。创新打造“我们的节日”品牌,利用传统节日举办“粽香传情”“写春联”等活动,年均吸引参与群众1.2万人次。依托省级非遗程岭大鼓书,开展移风易俗、预防青少年溺水等主题演出22场,覆盖群众超6000人次,开设“非遗小课堂”培训青少年300人次。
激活“末梢神经”促共赢。搭建议事平台。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如,2025年村级累计讨论道路建设、产业规划等议题58项。实施“群众夜校”共商共议机制,组织乡干、村干、民警等共同组织入组夜谈,收集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乔木村利用“群众夜校”,收集到农田灌溉难、部分水域救生设备缺失、路灯损坏等问题后,投资1万元修缮灌溉水渠,新增重点水域救援设备40套,修缮路灯10盏。培育志愿力量。凝聚各方力量,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群体中挑选精干力量,组建“银发调解队”“田秀才服务队”等志愿队伍32支,累计开展河湖“五清四乱”、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600余场次,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共建共享成果。深化信用积分成果运用,建设信用超市9处,完善正负面清单,推广“和美信用积分制”,将信用积分与评先评优、金融贷款等挂钩,推动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在各领域广泛运用。2024年以来,程岭乡累计为村民兑换积分37650分,兑换80次。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村庄面貌全面提升。2023年以来,建成1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和1个和美乡村市级中心村。(通讯员 高健)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