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浴乡:从“脏乱村”迈向乡风文明新标杆
宿松融媒讯 “以前堆废品的晒谷场,现在成了健身广场;过去臭味熏天的旱厕,变成贴瓷砖的卫生厕所。”75岁的村民廖阿婆坐在新修的文化长廊里纳鞋底,脚下追逐嬉戏的孩童和她身后“孝善传家”的彩绘墙,构成一幅鲜活的民生图景。曾经垃圾淤塞河道、蚊蝇滋生的廖河村,变成了为村民笑容最多的幸福家园。
“以前村里垃圾随处丢,风吹柴草飞。现在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还对保洁员进行考核管理,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改厕专干廖理刚介绍。近年来,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实现富裕,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理论宣讲、文化宣传、环境保护、邻里相帮等多支志愿队伍。村委会主任廖松湖补充:“我们打造了‘和美松兹’清洁日、农家书屋等项目,开展阅读推广、关爱老人等服务,村容村貌和群众精气神大改观。”
创新治理模式是关键。廖河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行“积分制”,由党员牵头、组长负责,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弘扬美德等行为进行量化评分。积分奖励和评比晾晒激发了“主人翁”意识,村民争先进、做榜样成风尚。文化活动如道德讲堂、广场舞大赛等,进一步丰富精神生活。
“我们廖河村采药季,来采药务工的村民一天能挣100多。”廖河村党总支书记廖道斌表示。借力与南京同仁堂、皖西学院战略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构建产销服务体系,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跃升,带动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药材产业振兴新路径。村党组织扛牢主体责任,成立由党总支书记牵头的药材产业专班,发挥“头雁效应”精准培育特色产业,赋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外出研学、专家引进等方式双轨并进,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
夜幕下的廖河村的文化广场上,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旋转的彩扇划出绚烂光轨。从扛着编织袋外出打工到在家门口种出“黄金叶”,从捏着鼻子倒垃圾到争当环保志愿者,廖河村用炊烟袅袅里的欢声笑语,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深层含义。
下一步,廖河村将持续壮大志愿服务,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社会治理,让村民生活更红火。(通讯员 洪熙)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