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乡新源村:一座“和事亭” 万千鱼水情
宿松融媒讯 “新生和风止于善,源出活水乐在仁。”走进隘口乡新源村但灯组,一座“和事亭”静静矗立,亭柱上的楹联格外引人注目。亭内村民纳凉闲话,其乐融融;亭外乡村宜居和美,风景如画。这座看似普通的凉亭,不仅是村民休憩的场所,更是基层协商议事、化解纠纷的重要阵地,成为新源村治理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
“和事亭”里解民忧
“和事亭”建于2023年,由宿松县人武部资助修建而成。它既是村民日常交往的空间,更是凝聚民心、盘活资源、促进治理的“活力枢纽”。
入夏以来,祝朱两家因排水问题相持不下,争吵不断。新源村党总支书记熊洁珍把两家邀请到“和事亭”内,还邀请两家所在的村组片干、街坊邻居和“五老人员”。在了解完双方的想法后,把双方顾虑摆在明面上讨论。在街坊邻居和村委专业人士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和事亭”为新源村村民搭建了大小事互动协商的平台。在这里,邻里矛盾得以调解,村务决策得以协商,文化活动得以开展,小小亭台承载起乡村治理的大文章。村民们都拍手称赞道:“有了和事亭,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大家的心更齐了!”截至目前,隘口乡依托“合事亭”成功调解邻里纠纷、人居环境等矛盾纠纷100余件,大小问题均能在村内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致富路上强基建
“和事亭”是宿松县人武部结对帮扶新源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人武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点对点”精准帮扶,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动力。在新源村上河组,交通闭塞曾是困扰村民多年的心头之患。“路不通,什么都难”,这不仅影响着日常出行,更制约着竹木资源外运与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拦路虎”。
宿松县人武部作为新源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在深入调研后,果断将打通“最后一公里”作为帮扶重点,于2024年启动上河砂石路建设项目。该工程主要包括开挖1100米长、5米宽的路基,配套修建等长的排水沟,并科学设置排水涵管,系统性地解决了村民出行与物资运输的难题。一条路,激活一片土,温暖一方心。不仅如此,宿松县人武部还先后投入资金装修党员活动中心、修缮但灯广场、建强党建阵地,显著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强化阵地建设,人武部帮扶的扎实印记,深深烙刻在新源村振兴发展的每一步。
爱心助学暖民心
走进新源村小,教室窗明几净,新安装的窗帘有效抵挡了刺目阳光,为孩子们营造出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办公室里,新配备的打印机正高效运转,及时为师生印制学习资料。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设备,正是宿松县人武部教育帮扶的暖心成果。近年来,人武部持续开展爱心助学行动,不仅资助了20名困难学生,更针对学校实际需求,添置了窗帘、打印机等急需物资,让帮扶工作真正落到了师生的心坎上。
一扇窗帘,遮住的是强光,守护的是孩子们专注求学的目光;一台打印机,输出的是试卷,承载的是对乡村教育坚实的支持。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师生们倍感温暖。老师们表示,教学条件改善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孩子们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宿松县人武部用真情实举,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乡村振兴,基础为先。作为新源村的帮扶单位,宿松县人武部立足实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发力助推乡村振兴。从建起“和事亭”创新基层纠纷调解机制,到铺就上河砂石路畅通民心,再到资助困难学生帮扶纾解民忧——一项项务实举措,既精准化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强劲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新源村,路通了,心齐了,事顺了。和事亭下的欢声笑语,砂石路上的车来车往,党建活动室里的热烈讨论……无不诉说着军民同心、共建家园的动人故事。宿松县人武部用真情与实干,为新源村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振兴之路,也为新时代军民融合谱写下了新的篇章。(通讯员 郭伟)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