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学校 >正文

以课为媒促研讨 深耕素养共成长

宿松二中举行语文组公开课展示活动

【 字体:    稿件来源: 宿松二中  作者: 黄洁   时间:2025-09-26 09:01:09   

  宿松融媒讯 为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教师间教学经验交流,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授课能力,9月19日上午,宿松二中语文组公开课如期举行。唐依莹、汪唐妹两位青年教师先后执教。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语文组全体教师及其他教研组部分老师全程参与听课与研讨,共同搭建了一场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教研交流平台。

  聚焦文本深解读,挖掘诗歌生命哲思

  唐依莹老师以《〈俄日朵雪峰之侧〉的生命哲学》为授课课题,构建了“直观导入—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课堂伊始,她通过展示实景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自然场景,快速代入文本情境;随后以“‘之巅’与‘之侧’的选择有何深意?”“‘蜘蛛’意象为何能升华主旨?”等问题为线索,搭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品味语言、探寻主旨。

  为强化学生审美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唐依莹老师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所蕴含的复杂生命体验。整堂课流程流畅、互动高效,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充分展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与对课堂节奏的精准把控能力。

  立足对比巧分析,解析诗歌主题差异

  汪唐妹老师以《〈致云雀〉与〈咏水仙〉对比阅读》为题,凭借严谨的教学逻辑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师生呈现了一堂注重思维训练的语文课。授课中,她以文本细节为切入点,聚焦两首诗歌的核心意象——“水仙花”与“云雀”,通过对比赏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水仙花”所承载的“精神慰藉”内涵以及“云雀”象征的“精神唤醒”意义,进而明确两首诗歌“避世”与“入世”的主题差异。

  同时,汪唐妹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补充雪莱、华兹华斯的生平简介与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结合时代语境理解诗歌情感,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关联的思考,生动诠释了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聚力研讨共提升,凝聚教学智慧促发展

  公开课展示结束后,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研讨中,参会教师围绕两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设计、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两位教师的课堂均实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思维能力上的探索具有借鉴意义。同时,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渡环节”“怎样更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等问题,大家坦诚分享建议,形成了多条可落地的教学改进思路。

  此次语文组公开课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锤炼能力的平台,更通过“授课+研讨”的模式,促进了语文组教师间的专业交流与共同成长,为学校后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 黄洁

责任编辑:姚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