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宿松以“创新之问”答好传统产业焕新卷
宿松融媒讯 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宿松县以“创新之问”为引领,聚焦纺织服装首位产业,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革新,推动传统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让纺织服装这一优势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长三角(安徽)数智服装产业园是宿松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也是我县首个全域数智化服装产业园。走进宿松经开区的项目建设现场,各项施工工作正全速推进。据项目施工方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建伟介绍,目前1号标准化厂房主体工作已完成,2号厂房主体工程进度达30%,3号、4号、5号厂房的钢结构构件正陆续加工进场;按照计划,2025年12月初将完成1号、2号厂房主体工作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2026年1月实现3号至5号厂房主体竣工,2026年7月整个项目将全面建成投用。这个总投资6.05亿元的项目,以产业革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平台、5G智能云轨系统、5G智能衣架、数控裁床、物联网缝纫设备等前沿智能化生产设备与先进管理系统,将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体系。
“依托先进技术,产业园不仅能大幅降低营运成本,还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为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范式,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服装标杆工程与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长三角(安徽)数智服装产业园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吴刚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工业增加值9亿元,创造4000个就业岗位,为宿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抢占纺织服装产业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传统产业转型,政策引领是核心支撑。宿松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推出“首位产业、首要任务、首先扶持”专项策略,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工作专班,组建行业商会,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产业转型筑牢政策保障。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安徽顺源智纺率先发力,建成5G+智慧车间,引进瑞士、德国顶尖的清梳联、粗细络联设备,实现主要工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无缝衔接。
“这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更是生产模式的革新。”公司副总经理管卫东介绍,如今企业万锭用工压缩至15人,仅为行业主流水平的1/3,单人效率提高两倍,生产效率、运营成本、产品周期、产品质量均实现质的飞跃,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示范引领下,转型热潮席卷全县,宿松纺织服装产业呈现“规模壮大、链条完善、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纺织服装市场主体超3000家、企业55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达58家,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2家、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企业1家,行业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元。
面向未来,宿松县的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我们立足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时尚化发展趋势,推动首位产业强基转型。”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刘鑫星表示,我县将瞄准户外休闲、智能纺织产业蓝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链分工,以设备智能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定制化、管理数字化“四化并举”,加速供应链升级迭代,着力激活场景牵引力、提升智能融合力、强化智慧生态链,推动本地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再造优势。
从政策扶持到项目攻坚,从技术革新到生态构建,宿松县以实打实的举措回应“创新之问”,让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在“科技、时尚、绿色”的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随着更多转型项目落地见效,宿松将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融媒体记者 刘正平 魏寅剑)
责任编辑:陶秋月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