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涉企执法“减负记”:从“车轮战”到“一次查”的嬗变
宿松融媒讯“以前最怕的就是‘检查车轮战’。”宿松县经开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王经理坦言,“环保前脚刚走,应急管理后脚就到,市场监督可能明天又来,大量精力耗费在迎检上。”然而,自去年底以来,王经理的烦恼大幅减轻,“现在经常是多个部门联合上门,一次查多项事,次数少了,沟通更顺畅了!”
王经理的体验,源于宿松县一场刀刃向内的涉企执法变革。为破除形式主义沉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宿松县司法局牵头打出组合拳:“十项举措”建章立制划定红线,“综合查一次”打破部门壁垒,“非现场监管”让数据跑腿代替人员跑路……
“综合查一次”破“扰企”困局。该县某新材料公司曾深受多部门“接力检查”之苦。2025年5月,县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首次组成联合检查组,手持一份涵盖安全生产、特种设备、排污许可等事项的“综合检查清单”,仅用半天便完成以往需数次才能查清的事项。公司安环部主管李工感触颇深:“过去一个月接待两三拨检查是常态,现在一次解决,省时省力更省心!”据统计,像这样的联合检查全县已实施34次,合并事项29项,入企频次平均压降40%。
“云端之眼”实现监管“无感”。在该县某生物科技公司厂区,废水排放口的自动监控设施正将数据实时回传到省市平台。宿松县生态环境分局执法大队长介绍:“过去对重点排污单位总是要多次去现场检查,如今通过‘非现场监管’,发现问题自动预警,执法人员才能精准出动。”该县17家重点排污单位已实现自动监控全覆盖,配合重点区域视频联网,非现场执法比例大幅提升,让企业“安静”生产。
“说理+免罚”彰显执法温度。宿松县市场监管局在巡查中发现一家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因疏忽未及时更新公示信息,本可处罚。执法人员并未简单开罚单,而是为企业进行了合规指导,详细解释违法后果及整改路径。鉴于情节轻微且未造成危害,最终依法作出免罚决定。“本以为要罚款,没想到收到的是指导。”企业主陈女士说,“这让我们心服口服,更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2025年,该县已办理此类免罚案件54起,减免金额25.72万元。同时,有效落实“三书同达”制度,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建设提示书》542份。
这场涉企执法“减负增效”的变革,不仅让企业轻装上阵,更重塑了执法公信力。行政复议纠错3起涉企案件,挽回企业损失10万元;77名执法骨干经历法治思想与能力“淬火”,53名乡镇执法人员通过严格资格认证,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宿松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威表示,优化涉企执法未有穷期。下一步将推动“综合查一次”与“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强化执法案卷评查与线索归集处置,并重点助力乡镇执法能力建设,让规范、温度、高效成为宿松涉企执法的鲜明标识,持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当烦琐重复的检查被科学集约的“综合查一次”替代,当执法人员“上门打扰”被无形的“云端之眼”化解,宿松县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正为企业卸下“迎检”重担,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滋养市场活力的丰沃土壤。(通讯员 贺燕)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