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徽日报客户端】山乡灯未烬 忠魂映初心——追记宿松县 “兵支书” 陈新港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作者: 刘正平   时间:2025-08-12 16:26:37   

  两个多月前,端午佳节的气息还萦绕在宿松县陈汉乡的家家户户,诉说着节日的温情。然而,对于22岁的陈宇来说,这缕缕粽香却浸满了思念与哀伤。——就在5月29日那天,那个承诺要参加她毕业典礼的父亲,永远倒在了村部的工作岗位上。那个总在她耳边温柔叮嘱的人,再也无法归来……

  5月29日,宿松县陈汉乡水利交通站站长、大明村“兵支书”陈新港在村部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日前,中共安庆市委追授陈新港“安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军营中锻造赤胆忠心

  陈新港出生于凉亭镇太阳村。1993年12月参军入伍,2005年转业回乡。在部队期间,他先后被记“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一次。

  从部队退役后,他选择了自主择业,将在部队学习的专业技能转化为服务乡亲的过硬本领,在县城的水电维修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2019年4月,他通过扶持就业来到陈汉乡水利交通站工作,并于2022年10月起担任该站负责人。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山区乡镇,水电故障是常有的事情,无论是同事宿舍里突然熄灭的灯盏还是卫生间损坏的水龙头,只要一声招呼,陈新港总会第一时间出现。    

  陈汉乡党委委员姚铫在整理陈新港遗物时发现,他的公文包内除了近期重点工作文件和笔记本外,还有几张膏药贴和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姚铫感慨:“在整理陈新港事迹过程中,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惜,却以这样的方式真正了解他。”

  山水间践行初心使命

  在水利交通站工作期间,陈新港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的足迹踏遍了陈汉乡的山山水水,参与谋划修建农村公路220余条,总里程达140余公里。无论是道路勘查时的艰难跋涉,还是抢险救灾时的冲锋在前,他都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2024年汛期,九登山村陈太公路塔湾段发生严重塌方。陈新港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查,迅速联系县公路中心与保险公司。为了尽快修复塌方路段,他多次往返于县交通运输局与塌方现场,带领专业人员进行勘测设计,最终争取到44万元修复资金。项目批复后,这名老兵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参与设计、监督施工,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把关。最终项目完美实施,为当地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同年年末,罗汉宕村凉亭、范垅、河西等村民组因干旱严重缺水,陈新港带领村干部和群众翻山越岭查找水源,经过几天的跋涉奔波,终于找到了可用水源,并争取资金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    

  白天忙得脚不沾地,陈新港就在深夜伏案整理资料、研究政策文件。有同事心疼他:“你咋不去休息?”他笑笑说:“白天忙下村,只晚上安静些。”

  深夜里村部亮起的灯光,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为村民服务的道路。因工作期间表现优异,2022年至2024年,他连续3年获评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多的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水利站工作人员许喆回忆说。    

  奉献里书写实干担当

  陈汉乡位于县城西北大别山南麓,是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全县最大山区乡,因水库移民等历史原因,社情民意较为复杂,其中大明村由2个村合并组成,情况尤为突出。今年1月,在前任村支书辞职后,陈新港紧急受命,担任陈汉乡大明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既然组织派我来,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对得起老百姓的期待。”

  担任大明村党支部书记后,陈新港迅速进入角色,遍访16个村组,将足迹踏遍了大明村的村头村尾、田间地头,深入了解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与老党员、困难群众、致富能手促膝长谈。他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下道路不畅、灌溉渠淤塞、部分村民饮水困难等10余项群众反映强烈的“心头事”。这一桩桩、一件件,他都在工作日志里用红笔做了圈注。

  村里的困难户是陈新港尤其关心的对象,他不仅为他们争取上级政策,还经常自掏腰包,为特困家庭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短短四个月,他就以务实作风和真挚情怀,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成为村里的“主心骨”,村民们无论大事、小事还是难事,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他。“陈书记待我们老百姓特别好,哪晓得说没就没了。”一提起这件事,村民朱大娘就泪流不止。    

  烟火里守望温情底色

  陈新港,这个名字在单位是浸透汗水的担当,在家里是撑起一方晴空的脊梁。他把心掰成了两半,一半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肩上的责任,另一半细细密密地织进了妻儿的冷暖。二十年光阴流转,这份双重的担当从未褪色。    

  陈新港小儿子因出生时缺氧有智力缺陷,自此他的心头刻下永不磨灭的牵挂。他将这小小的、需要格外呵护的生命,牢牢系在了自己身边。深夜,同事们总是能看见他为小儿子忙前忙后的身影,那洁净的校服、雪白的运动鞋,传递的是无尽的温情,也是同事之间广为称赞的佳话。

  然而,这方被他用双肩稳稳托住的天地,终究被猝不及防的袭击狠狠撕裂。“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该去哪里等他回家?”望着丈夫的遗物,陈新港的妻子泣不成声。    

  “我爸爸工作认真负责,妈妈让他平常多休息一会儿,爸爸却说一定要对工作、对群众负责。”那些未说完的话、未赴的约,终成生命里最沉重的留白。女儿陈宇在备忘录里悲痛地写道:“亲人的去世就是一生的潮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融媒体记者 刘正平

责任编辑:姚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