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纪委监委:探索新路径 提升对村巡察质效
宿松融媒讯 “我们村村级自建光伏电站有一组逆变器前几个月坏了,一直没人来维修,能否帮我们解决一下?”一条群众来信引起了县委第三巡察组的关注。
经走访查看和研判,巡察组督促陈汉乡党委立行立改,抓紧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独山村对损坏的光伏电站逆变器进行更换。随后,电站恢复正常运行。
这是宿松县对村巡察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宿松县不断探索对村巡察路径方法,建立三级分类评价机制、集中整治靶向监督、“背包式”巡察走访等,优化对村巡察实践路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科学分类施巡,提升对村巡察针对性。针对村(社区)体量规模差异化、治理质态多元化等问题,构建“乡镇(街道)初定、有关职能部门商定、领导小组审定”三级分类评价模式,按照人口、经济体量、“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七项指标综合考量,对村(社区)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结合研判分析,明确23个重点关注类村,实现村(社区)精细分类、差异施巡。为破解巡不深、察不透、改不实、群众不满意等难题,对全县213个村(社区)实施“三级评价”,有所侧重,不搞平均主义,全面提升村级巡察工作质效。
突出监督重点,推动集中整治走深走实。将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一肩挑”人员作为监督重点,紧盯村(社区)财务人员等重点岗位,重点查找和推动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惠民惠农补贴补助资金发放等领域突出问题,着力发现背后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突出监督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对村巡察。十五届县委巡察以来,对179个村级党组织开展了常规巡察,对2个村级党组织开展了巡察“回头看”,发现村级问题3242个,村级线索79件,涉及村主要负责人37人,党纪政务处分41人次,其中“第四种形态”处分11人次。
灵活运用方式,高效开展走访调研。借鉴“背包式”巡察经验,通过上门约访、田间随访、现场查访“三访”工作法开展走访调研,对老党员、老村干、驻村干部、脱贫监测户、种养殖业大户等群体开展“五必谈”。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县委巡察组开展“码上巡察”,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广泛走访收集意见,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巡中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行立改,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事项回访查看整改成效。对揪出的问题线索“线头”,及时按程序在巡中移交,如在对村巡察中发现的设立“小金库”、违规发放补助等问题,快速跟进、及时查处。
“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对村巡察工作,努力增强巡察监督的精准度、实效性,既有力有效监督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粮食安全等‘国之大者’,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县委巡察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王苗苗)
责任编辑: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