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高岭 > 乡村振兴 >正文

高岭乡:坚持“五治融合”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字体:    稿件来源: 高岭乡  作者: 杨勇   时间:2025-07-02 10:53:28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高岭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治理力量,着力破解治理难题,真正做到了乡村治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坚持政治引领,提升乡村治理凝聚力。高岭乡坚持围绕“抓党建谋发展促振兴”的发展理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0名,村干部后备力量14名;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狠抓党员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优化网格布局,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为载体、以服务为根本的网格管理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乡村发挥积极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宣传政策、致富发展、为民服务、收集民意等工作,建立党员横向到组、纵向到户的包保工作体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全面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为乡村发展定向领航。

  坚持自治为基,激活乡村治理内动力。高岭乡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积极探索“小积分”推动“大文明”融入“大治理”,利用积分管理等量化考评,搭建村民自治平台,让崇德向善逐渐外化为村民的行为自觉,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升村民自治水平,鼓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公共设施维护等日常事务管理,让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在自治实践中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汇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治理打造坚强后盾。

  坚持法治保障,夯实乡村治理保障力。聚焦法治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送法下乡”“法律援助惠民生”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农闲时节、乡村夜校、农民工返乡等契机,邀请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深入群众中开展普法宣传,将法律援助以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2024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讲座100余场,开展“以案说法”普法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将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相融合,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乡贤调解”平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5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营造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良好法治氛围。

  坚持德治教化,培育社会治理正能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选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身边榜样,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邀请乡贤和“五老”人员深入群众中分享个人经历,引导群众主动遵守道德规范和文明公约,树立向善孝老、诚实守信、勤俭持家、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和道德风尚;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最美婆媳等示范创建评选活动,2024年评选各类先进典型12人。将移风易俗等纳入村规民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村民的言行举止,倡导文明家风家训营造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为乡村文明添彩润色。

  坚持智治支撑,跑出社会治理加速度。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快完善以智能化为支撑的乡村治理模式,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在乡村主要交通要道和路口安装数字摄像头128个,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切实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整合党建、民政、综治等各类数据资源,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全乡人口信息数据库

  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高岭乡将持续坚持聚焦“五治”融合,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美好画卷正在高岭大地徐徐展开,为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 杨勇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