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变议事平台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宿松融媒讯“以前村里有事,大家聚在村口闲聊半天没头绪;现在有了‘农家说事小院’,修路、环境整治这些事,坐下来商量就能定,还能一起动手干!”这是二郎镇村民对“农家说事小院”的真切感受。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农家说事小院”为载体搭建群众议事平台,通过规范流程、创新方式,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持续激活,构建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格局。
小院成“议事厅” 民生难题就地化解
“通组公路坑洼影响秋收运输”“邻里宅基地纠纷见面就红脸……”这些曾让村民头痛不已的“揪心事”,如今在“农家说事小院”找到了高效的解决途径。三冲村通过小院议事,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参与饮水工程管网铺设,仅用半年时间便解决了长期困扰该村6000多村民的饮水难题;铜铃村和石咀村号召100多名村民无偿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房前屋后门前“三包”、清理乱堆乱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界岭村借助小院的调解功能,成功化解了2起积压多年的邻里经济纠纷,让昔日的“冤家”重归于好。“‘小院’已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诉求有人倾听、难题共同解决。”二郎镇党委书记蔡君威表示,小院议事机制使民生问题在源头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化解。
党建强引领 构建治理闭环机制
基层治理的成效,关键在党建引领。二郎镇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以“农家说事小院”为载体,构建“说事、理事、成事”闭环机制。在平台建设上,依托闲置农房、村头院落打造规范化小院,配备党员议事岗、矛盾调解角,实现村村“有地说事”;在队伍组建上,吸纳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等组成“理事团队”,确保“有人理事”;在流程规范上,聚焦村级发展、党建、乡风文明等“五件事”,建立“收集诉求——分类议事——限时办理——公开反馈”流程,保障“有效成事”。“农家小院说事”已成为基层治理“主阵地”,村级规划在此酝酿、惠民政策在此解读、矛盾纠纷在此化解,全镇治理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
聚合力促振兴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从“有地说事”到“有效成事”,“农家说事小院”不仅破解了民生难题,更凝聚起乡村振兴合力。在小院推动下,各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文化广场等民生工程相继落地;“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常态化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村民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据悉,该镇共组建10人“说事队”和30人“听事队”,共50人,成员涵盖“两代表一委员”、村干部、网格长等。2025年以来,开展小院说事24场,收集解决人居环境、矛盾调解等民生实事一批,打通民意表达“最后一米”。(通讯员 朱林燕)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