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日报】孚玉镇:“零距离调解”让服务更贴心
本报讯“王婶,您先消消气,我俩坐下慢慢说。”近日,宿松县孚玉镇富康社区调解员杨磊揣着调解记录本,敲开居民王女士家的门。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家访,而是一场将“调解室”搬进居民客厅的矛盾化解行动。
今年以来,孚玉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把矛盾调解从“固定场所”延伸至“群众家中”,以“零距离调解”实现“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过去,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多需当事人前往镇调解中心反映,但部分当事人因行动不便、心理抵触,不愿“对簿公堂”。为此,镇里组建“流动调解队”,成员涵盖司法所干部、派出所民警、法律顾问、乡贤志愿者,通过日常走访、网格排查、群众反馈等方式主动梳理矛盾线索,变“坐等上门”为“送服务到家”。
富康社区王女士和邻居因阳台渗水僵持半年,电话沟通始终无果。孚玉司法所所长余府成说:“这次上门调解,大家围坐在客厅拉家常,既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又方便实地查看问题根源。”经过3个小时的协商,双方当场达成维修方案,多年的积怨一朝化解。
“在家里调解有个明显好处,当事人会更放松,更容易打开话匣子。”余府成坦言。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常常泡上一壶热茶,用方言从家长里短切入矛盾焦点,把法律条文以“接地气”的方式讲透,让调解多了份“人情味”。
针对家庭纠纷,孚玉镇调解队还会邀请家族长辈、社区网格员共同参与,借助“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帮助当事人换位思考。如在孚玉镇万元村李大爷的赡养纠纷中,调解员联合其子女、村支书围坐在饭桌旁,既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又回忆老人养育子女的艰辛,最终促成子女轮流照料老人的共识。
每次上门调解后,调解队都会建立“一案一卷”,持续跟踪协议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回访。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在社区开展“微课堂”普法活动——5月成功调解两起邻里纠纷后,孚玉镇民西社区直接在小区广场用真实案例讲解“相邻权”法律知识。“现在居民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调解员商量,而不是吵架动手。”民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夏翠蓉说道。
如今,“调解进家门”已成为孚玉镇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以来,全镇累计上门调解矛盾纠纷80余起,成功率达99%,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把调解室搬到群众家里,就是让服务更贴心,让矛盾化解在萌芽,让邻里关系更和谐。”孚玉镇党委书记汪任华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流动调解”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吴春文)【2025年06月18日第A08版】
责任编辑:戴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