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闲置宅变高产地 荒草地成标准田

【安庆日报】洲头乡3000余亩旧宅荒地“耕”新

洲头乡3000余亩旧宅荒地“耕”新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管炜 通讯员张妙安   时间:2023-11-30 15:05:03   

  本报讯11月20日下午,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种粮大户刘年松的小麦田里,麦苗已冒青而在几年前,这片麦田还是20余户破旧闲置的宅院。近年来,得益于退宅还耕等项目,刘年松的承包地扩大到2700余亩,种植了小麦、水稻和黄豆,共为其增收80余万元。
  洲头乡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位于宿松县东南的滨江洲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发展农业的自然基础良好,是宿松县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区而在2018年以前,因村民逐渐向路边住宅集中搬迁,各村闲置土地、住宅约有2000余亩。仅2018年统计的可复垦的闲置宅基地面积就达到800余亩。
  求变,迫在眉睫。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该乡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等,实施退宅还耕、未利用地复垦等项目政策,将连片的常年无人居住的老宅旧屋、未利用地、荒草地等复垦为耕地,今年以来,该乡还积极落实找回流失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等任务,找回流失耕地141.5亩,耕地原地恢复100亩,完成占用耕地建设廊道绿化摸排整改,恢复耕地面积112亩,超额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面积400亩。自2018年以来,洲头乡增加耕地面积3000余亩。2022年,全乡耕地总面积达9.23万亩,三区三线划定后稳定耕地面积7.67万亩,基本农田面积6.52万亩。
  通过几年复垦,昔日的荒草地、闲置宅院成了产粮田。“我们这个村庄,有一百多户老宅已残屋断荒废了好几年,复垦以后,家家户户都增加了田亩,每年能增收上千元。”看着地里长得绿油油的玉米,小瓜村和平组村民石六友说。
  有了新地,如何保护,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洲头乡的答案是人人参与。
  20日下午,洲头自然资源管理所所长蔡海英走进田间地头,开展耕保巡查,在刘年松的小麦田里,蔡海英详细了解小麦种植、承包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年度规划等情况,并宣传耕保国策。
  “现在乡里的工作人员经常到我们地里,和我们聊耕地保护的政策和重要性,我也了解到耕地保护是国策,保护好耕地我们才能更好地种好粮食。”刘年松说。
  近年来,该乡严格按照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规划管理,通过宣传标牌、显示屏飘字、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车载喇叭巡回广播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宣传,不断提升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明显减少,连续3年卫片执法问题图斑为零。
  该乡还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双提升,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田间路网沟网配套齐全,受益耕地面积1万亩,‘旱改水’面积增加了不少,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明显提升,村里最常种植的水稻亩均增收百斤以上。”西口村党总支书记李世义说。

(全媒体记者管炜 通讯员张妙安)【2023年11月30日第A02版】

责任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