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以“门户思维”打造节点城市 把“为民情怀”贯穿治理始终

【安庆日报】宿松“双向发力”探索“突围”之道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刘修远 杨浔   时间:2023-04-10 09:43:16   

  投巨资推进区域节点城市建设、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打造“宿事速办”等基层治理平台……近年来,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宿松县,在县域发展过程中,以“门户思维”提升城市能级,打造节点城市。在老城改造、新城拓展,民生工程建设等社会治理过程中,用“为民情怀”守护民生“小确幸”。其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为民之道”,扩大了县域影响力、竞争力、辨识度,为省际交界地区“突围”提供了新思考、新思路。

  以“门户思维”打造节点城市

  相比桐城、潜山等县城,宿松由于历史欠账多,城市能级、资源禀赋及三省交界的地缘因素导致历史文化多元、民情民风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

  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的背景下,宿松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地缘环境的重要性被重新审视——当下,该县正全力打造皖鄂赣三省毗邻区节点城市。

  新的坐标定位,需要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宿松县在县域治理过程中,坚持以“门户思维”扩大县城建成区和功能配套,拉升城市能级,打造节点城市。

  打造节点城市,必须推进新城建设、老城改造。龙井南路是宿松县连接新城与老城的主要通道,以前仅有一条不足5米宽的通行道路,沿路建筑密集,每天拥堵不堪,影响了民众的出行。为拉升、优化城市框架,2021年该县投资约2亿元拆迁房屋130余户。2022年,30米宽的龙井南路建成通车,彻底打通了连接新老城区的“肠梗阻”,办成了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打造节点城市,必须扩大县城建成区,拉升城市能级。近年来,宿松坚持“村要自然、镇当城建、县城现代化”理念,启动编制40余项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并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启动编制老城区更新改造规划,目前基本形成东扩、北优、西联、南控、中提升的发展格局。“2022年,宿松在城镇化建设、环境治理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等方面共谋划项目30余项,总投资206.23亿元此外,我县正在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合安九高铁已通车,正在加速建设安庆港宿松港区公用码头,统筹推进宿松——彭泽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速、通用机场等项目。”该县主要负责同志说,如今的宿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路网“骨架”快速拓展,产业发展升级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一座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绿色和美的现代化毗邻区节点城市正在崛起。

  把“为民情怀”贯穿治理始终

  “县域治理,就是要把老百姓时时刻刻装在心里。”该县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记者了解到,宿松县在县域治理过程中尤为注重守护民生“小确幸”。

  孚玉镇民西社区老粮食局宿舍内,有一棵树龄50年的梧桐树,粗大的树枝搭在附近居民楼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每到春秋季节,既有飘絮又有飞虫,给周边50多户居民带来了极大困扰。

  要移走这棵树,社区力量根本行不通。它既要有住建部门的意见,还要有林业部门的批准。一棵树成了治理难题。

  “改革是县域发展和治理的强大动力。”为破解县域治理过程中“九龙治水”的痛点,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该县整合乡街、社区和县直部门力量,创新“宿事速办”制度。

  树的问题,被提交到“宿事速办”工作站后,多部门“一呼百应”联动会商,最终将树移走,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难题。

  在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该县将老城区道路“白改黑”纳入项目同步实施,避免多次施工影响交通。同时考虑到老城区范围内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与附近小区改造难以同步实施的实际情况,该县住建部门在研究项目设计方案时,要求设计单位根据近两年将要实施的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需求,在相应衔接处预留外接井,以便将来改造时能顺利将小区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避免重复开挖。

  老城改造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区的道路、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直接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该县“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用“绣花功夫”打造更高品质、更高颜值的宜居环境,让群众幸福感不断“加码”。

  一件件关键小事,汇聚成了民生大事。宿松县的每一项改革、每一个行动、每一处治理都离不开“为民”。在该县民有所盼与政有所为正在实现“无缝衔接”。

  (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刘修远 杨浔)【2023年04月08日第A01版】

责任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