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徽日报农村版】宿松退捕渔民乐享“岸上”新生活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 黄柳   时间:2022-10-24 09:38:57   

  这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他小心地擦拭着手中的小红旗,再摊平放在桌上,这是他每天早起的“功课”,在认真整理了小红旗后,他才安心洗漱、做早饭,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样细致入微爱着国旗的老者,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渔民,叫葛水生,退捕上岸之后,他和许多渔民一起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

  “我打了一辈子的渔,禁捕退捕之后,我家的渔船被收了,我都不知道以后咋生活,多亏人社局帮我介绍了工作,我现在在旁边饭店上班,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以后生活有了保障,我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宿松县千岭乡退捕渔民葛水生高兴地说。

  该县共有退捕渔民309人,其中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211人。宿松县人社局针对全县湖泊围栏网拆除专业渔民分布特点,制定了专场招聘会,动员了10余家县内重点企业、5家就业帮扶车间参加招聘。葛水生就是受益的其中一人。全县通过劳动者自主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措施,已经实现就业211人,就业率100%。

  在千岭乡渔民新村,外地食客非常多,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渔民胡前好的饭店还是门庭若市。胡前好曾是“渔二代”,现在成了典型的政府帮扶就业模范。禁捕退捕政策实行后,打渔为生的他原本一筹莫展,这时宿松县人社局帮扶渔民就业创业的政策为他解了燃眉之急。他在渔民新村不远的公路旁边开起了饭店,一来可以就近在家创业,二来还可以发挥自己与妻子的一技之长,专营鱼馆。“人社局为我们解决了最大的问题,我一家老小都受到照顾,不打渔也可以过上好日子。”胡前好说,餐饮业每年可以为家庭创收15万元。

  针对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宿松县人社局根据渔民的个性化条件,“点对点”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政策信息、服务信息,为退捕渔民上岸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渔民稳定就业。开发护鱼员岗位,继续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性作用,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困难退捕渔民家庭,安置在护林、护鱼等公益性岗位就业并按季度兑现岗位补贴,确保相关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为了提升退捕渔民技能水平,该局委托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进行培训需求摸底,针对退捕渔民培训需求,开展保育员、家政服务员培训班2个班次。

  千岭乡竹墩村渔民小区管委会主任刘宝安曾经也是渔民,操着一口江苏省泗洪县乡音,经常自诩如桃花源记中“江苏人士,捕鱼为业。”“我从小跟着父亲来宿松的,自从渔民上岸安置后,就定居在这个渔民小区了,大家推举我做小区主任,我就要认认真真为大家服务。”刘宝安说。

  渔民小区一到晚上,就特别热闹,街坊四邻都出来散步,老人们跳广场舞、下围棋,有的凑在一起侃大山,孩子们在秋千或双杠上玩耍。渔民小区的休闲广场、文化室特别有氛围。“上次县人社局的领导来了,夸我管理的小区井井有条,还建议我把娱乐文化室里再增添一些党建文化,最近已经在筹备了,下次你们再来看看。”刘宝安说。

  该县人社局始终把退捕渔民就业安置作为重要民生任务来抓,强化举措、久久为功,持续督促有关乡镇继续完善台账,做到就业状况“清”,就业地点“清”,帮扶记录“清”,帮扶需求“清”。同时健全长效机制,按照“精准、及时、动态”的要求,确保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渔民实现动态清零,真正帮助退捕渔民实现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渔民退捕上岸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保护好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渔民放下了渔网、抛下了渔船,我们要力所能及为保障他们就业,让他们安心。”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文龙说。

  (通讯员 黄柳)【2022年10月18日 第8版】 

责任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