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
【安庆日报】一年一个样 十年大变样
盛夏时节,走进宿松县长铺社区,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新民居格外惹眼。民居中心,荷叶满塘,蝉鸣高唱,四周建有居民之家、健身广场、室内篮球馆、休闲农庄、体育公园等。社区内还有集中分布的“工业长廊”,散点分布的农业产业基地。居民就业有平台、休闲有场所、健身有场地,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长铺社区辖5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2万余人,是宿松县人口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十多年前,这里没有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外流,“两委”常年租房办公,是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自2011年以来,该社区树立“争一流工作,创一流社区”的目标,抢抓政策机遇,发展成效显著,社区“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环境美、居民富、产业兴,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从传统乡村到新型农村社区
“十年前,我们‘一穷二白’,租民房办公,现在我们有3000万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说起十年之变,长铺社区党总支书记洪灿东颇为感慨。
2004年,长铺社区由长岭、林畈、捉马三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社区没有办公用房,租的是6间铁皮屋办公;通组道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社区内没有产业,人口外流,发展受阻。2011年,在外闯荡了两年的洪灿东回乡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立志一定要带领“两委”改变社区现状。
解决办公场所是第一要务。他积极向上级政府要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在2012年建成功能齐全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在居民来办事很方便,进门有人接待,一窗就能办理,后台会做好协同。”洪灿东说。
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出门右转,是一座可容纳2000人的休闲广场及一栋写有“长铺居民之家”的三层建筑,先后于2013年、2014年建成。“居民之家”里建有科普馆、图书室、残疾人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舞蹈室、练歌房等14种不同功能的公共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是居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休闲广场对面,是统一建设的联排“小别墅”,白墙青瓦马头墙,清新雅致。洪灿东介绍,这是社区从2015年开始打造的和园新村美丽乡村建设点,以前是一片荒山坡,现在已完成三期建设,住有100多户居民。
“配套齐全,有专人管理,住在这里很舒适,跟城里生活一样。”今年74岁的石全开是第一批搬进和园新村的居民,他选了一套带门面的房屋,在一楼开了间小百货店。石全开以前住在黄泥组,以务农为生,一家8口人挤在土坯房里。子女长大外出工作后,家庭条件得到改善,老两口便在和园新村买了新居,还找到了新的营生。“家门口就是休闲广场,每到晚上有近千人来这锻炼,小店生意很好,除去日常开销,还有盈余。”石全开说。
漫步村中,道路干净整洁,房前绿植葱茏,荷塘花开正艳,家家住在花园中,户户建在美景里。绕村而流的小水沟,正在施工,即将被打造成体育公园。
走出中心村庄,水泥路通组达户,美丽乡村多点开花。“这些年,我们将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每个村庄已建成至少两条通组公路,户户通覆盖社区70%以上的住户;为改善人居环境,我们自筹资金,在多个村民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将‘土乡村’变成‘美田园’。”洪灿东说,十年来,社区每年都有“新动作”,社区面貌一年一个样。今年,社区又在谋划增加室内健身馆、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电影院等建设,丰富群众休闲生活。
从“薄弱村”跨越到产业强村
在和园新村,记者还看到了一处室内篮球馆和生态农庄,洪灿东介绍,这都是社区投资建设的项目,每年可为集体增收十几万元。
农庄的原址是一口废弃的池塘,2019年该社区利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及自有资金共计360余万元,建成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集餐饮、民宿、休闲、婚庆、会务与一体的生态农庄。目前农庄年收益达200多万元,可为村级集体创收15万元以上。
十年前的长铺社区,没有产业,集体没进项,村集体经济薄弱。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社区面貌、优化人居环境等,都需要用钱,发展集体经济迫在眉睫。
长铺社区有山场7000亩,耕地6500亩,水面1700亩。2011年,洪灿东首先将目光瞄向了散落在各组各户的那些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田块。因耕种条件欠佳,许多农户都将田地撂荒,选择外出务工。他想盘活这些闲置的土地资源。
“我们首先将土地平整,把小田并大田,随后号召农户将田地集中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打造2000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洪灿东说,社区通过盘活农业资源和资金,先后建成果园基地、苗圃基地、油茶基地、稻虾养殖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全部由集体经济投资,村集体经济自2019年以来连年递增,今年可达75万元,预计明年可翻一番。
今年,该社区又瞄准了辖区内闲置的水域——和鸣湖,拟将其打造成集射击、赛马场、儿童乐园、水上乐园、民宿、垂钓等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示范区。目前村集体已自主投资80万元,新建100亩果园、30亩金丝皇菊基地及配套设施。
此外,通过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近些年相继有15家较大型企业落户长铺社区,逐步形成了工业集中区。
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工业制造、农业种植、旅游文化相得益彰。如今,社区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少,家门口就业的越来越多。在长铺社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胡水宏 刘修远)【2022年08月09日 第A05版】
责任编辑:戴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