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日报】复兴镇:移风易俗“金钥匙”打开文明减负“两把锁”
本报讯 宿松县复兴镇用一把移风易俗“金钥匙”,打开乡风文明和百姓减负“两把锁”,让“重情轻礼、厚养薄葬”成为许多农村居民的共识,让文明新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月25日,是复兴镇老岸社区居民王玉春老母亲下葬的日子。王玉春为母亲举办了一场简简单单的葬礼:从去世到出殡,三天时间,“零礼金”“无法事”“没宴席”。送殡过程中全员佩戴口罩,帮忙的人自行回家吃饭。
“以前居民办白事讲排场,烟酒、法事、乐队都要花费不少钱。疫情期间,社区力推丧事简办,取得了一定效果。”老岸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学清说。
“这件事我们顶住了不小压力,排除了诸多非议,破除了一些迷信。”王玉春说,他家兄弟两人,姐妹四人,还有堂兄弟姐妹等,他打电话一一通知,外地的两个妹妹和儿子、侄子、孙子辈等,疫情期间都没回来奔丧。“老娘在世时我们极尽孝心,这就行了,比办什么隆重仪式都好。”王玉春说。
复兴镇干部石磊介绍,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召集村(社区)干部、有关行业从业者等参加座谈会,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镇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带头实行丧事简办,以身作则提倡厚养薄葬。目前,该镇“白事”大操大办情况已大有改观,“重情轻礼、厚养薄葬”成为许多农村居民的共识。
据了解,复兴镇在该县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移风易俗宣传的工作方案》,规定丧事简办标准: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不举办“公饭”和“答谢席”,不举办“火光”“功德”等法事民俗活动,丧属和帮事人员自行解决就餐问题,避免集中用餐。截至目前该镇已经简办8场丧事。
“孝心看的是生前,不是身后。应该向社会新风‘看齐’,不要向高额礼金‘看齐’。”复兴社区三峡移民点干部涂远平说,丧事虽然简朴,但并不代表对逝者不尊重。在复兴社区三峡移民点和尹氏居住小组,有一个已经坚持了很多年的规矩,遇到白事随礼,无论是直系亲属,还是普通乡亲,都只象征性地送很少数额的礼金。“家家户户都这样,你包20元来,也得退给你18元。”一位村民这样说。
当地“新乡贤”尹理刚说,在他小时候,村里的习俗就是如此。如果真的一分钱都不收,很多人会不好意思来,所以主家在收到随礼后,会象征性留下一点,将余数与回礼一同交给宾客。虽然金钱关系淡化了,但是村民间的关系反而更浓了。 (通讯员 司舜)【2022年04月30日 第A02版】
责任编辑:戴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