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庆日报:一条凝聚“安庆力量”的脱贫路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庆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1-27 09:55:29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第六批、第七批共有1516名选派干部驻村扶贫,精准帮扶、靶向攻坚。全市有10名干部因扶贫工作殉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几年来,全市1807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5亿元,48.5万人次从中受益。

  自立自强奋力战胜贫困

  时隔八年,1月22日上午,在宿松县孚玉镇小湾村尹海峰的家中,记者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在用手机做着网络代销业务,一根木制拐杖靠在一旁。他只有一条腿,支撑着自己,也支撑着一家六口。

  尹海峰今年43岁,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意外摔伤,因病情延误导致骨髓炎,永远失去了右腿。2011年,他开始养羊,每天赶着百余只羊上山下山。2014年,尹海峰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创业养羊是非常艰难的,尤其对我来说,哪怕别人一句关心的话都是好的。列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我是充满感激的。”尹海峰说,“但我没有依赖,贫困也只是暂时的。”

  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帮扶,尹海峰一家在2016年底脱贫,并获得了“2016年全县脱贫示范户”荣誉。

  那天,镇村干部敲锣打鼓将证书和奖金送到他家,从不穿正装的尹海峰,这天也是西装革履。“西装和皮鞋是特意买的,穿得正式一点,迎接他们,也是迎接新的自己。”尹海峰说。

  2018年10月,尹海峰骨髓炎复发,高烧不退,差一点失去左腿。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康复,病情基本稳定,他不得不暂时停止养羊,做起网络代销。不过,他也在等待时机挥起羊鞭,采用新的方式再次养羊。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把利用外力与激发内力结合起来,主要依靠贫困群众的自身力量,是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关键。

  大别山中的潜山市暗冲村,今年52岁的李志洪十几年前在海南务工时,突发脑溢血导致中风,落下了右手右腿偏瘫的后遗症。2013年,妻子又被诊断患癌症,给这个家庭再次带来沉重打击。

  生活如何继续,未来该怎么办?在家人和朋友的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事迹的感召下,李志洪开始每天进行康复锻炼。他买了一点器材,并利用家里的家具和农具,早晚锻炼,为的就是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现在,他的右腿已能行走。

  “定为贫困户后,虽然扶贫政策好,但是不能全部依靠政府,我要把身体锻炼得像正常人一样,把家里的‘大梁’挑起来,两个小孩还在读书,正需要钱呢。”李志洪说。

  村干们说,李志洪到村委会来从不诉苦,每次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咨询政策、争取政策。

  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15年,李志洪争取到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种植葛根。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当年5亩葛根喜获丰收,收入1万多元。2017年,李志洪又建了葛根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及代加工。种植、加工葛根,李志洪一年的收入增加到2万多元,并于当年底脱贫。多年来,李志洪很为自己能够自食其力感到自豪。

  依靠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使脱贫致富的内力与外力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快速脱贫,而且形成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迎难而上奉献挚爱热土

  2019年7月,全省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培训会在黄山市举办,作为岳西县仅有的两名参会代表之一,五河镇叶河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新在会上发言时潸然泪下。

  作为叶河村的“当家人”,在多年杂交构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又带领村民依托富含蛋白的构树饲料发展养猪产业。2019年5月,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和叶河村签订了协议,以高出市场一倍的价格收购构树饲料喂养的生猪。然而,半个月之后,一场突然爆发的猪瘟让存栏的120头生猪相继死亡,村集体直接亏损七八十万元。

  叶河村曾经一穷二白,发展构树种植、生猪养殖后,村集体经济稍有起色,全村村民包括贫困户都能享受分红。生猪死亡,多年付出的心血毁于一旦,叶德新难以抑制内心的酸楚。

  2020年6月,叶河村再次养殖120头生猪,还有近百头黄牛。1月21日记者采访时,叶河村正忙着给家家户户分红。“效益比前几年还好,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一般农户每户分红200元。”叶德新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第六批、第七批共有1516名选派干部驻村扶贫,他们来自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着使命,沉到全市37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精准帮扶、靶向攻坚。扶贫干部们不忘初心,把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群众的爱,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不竭动力。

  市委统战部干部刘平,2017年4月被选派到宿松县陈汉乡罗汉宕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当时,罗汉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419人大部分还没有脱贫,村集体经济零收入。刘平和干部群众一起建造光伏电站,逐年扩大油茶和茶叶基地,发展猕猴桃产业……2020年,罗汉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23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驻村扶贫三年多,刘平吃住在村,一个月回家一次成为常态,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我市先后有10名干部因扶贫工作殉职,他们或因意外事故,或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一线。

  2017年12月3日,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岳西县冶溪镇国土所副所长、溪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刘扬彧在结束访户骑摩托车回镇的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因抢救无效去世,时年29岁。这天,刘扬彧从早到晚共走访了29户贫困户。

  胡文烨、王新来、吴立新、刘扬彧、胡忠全、华同春、周钢针、蔡宗华、李习文、陈刚,正值青春壮年的他们,将如火的青春岁月留给了挚爱的热土,无怨无悔。

  众志成城携手奔小康

  从2005年开始,一支团结各方力量、扶助弱势群体的公益队伍开始活跃在桐城大地。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以义工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募集慈善资金和救助物资,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十几年来,情系爱心联合会累计资助3700余名贫困学子,发放2000余万元助学款;今年资助271名中小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9名。

  情系爱心联合会现在共有注册义工73人,爱心志愿者653人。除一对一助学外,联合会还开展暑期大走访、星火夏令营、圆梦大学等公益活动。

  2013年,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小伙吴松青辞去了江苏南京一家国企月收入近万元的工作,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家乡,扎根创业,利用当地村民养蚕废弃的桑枝培养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2016年,吴松青成立了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帮扶企业、村集体等参股并将股权平均分配给周边8个村,涉及40户贫困户,各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股权,每年享受保底收益及股权收益;公司还和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种植桑枝食用菌,保底价回购,统一品牌销售,公司志愿服务团队奔走在乡野田间,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公司自身生产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共带动贫困户300余户500余人增收。2020年,思远公司志愿服务团队获评全国“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构建了大扶贫格局。

  全市1330多家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88亿元,消费扶贫2.36亿元。另一方面,全市1807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5亿元,48.5万人次从中受益。

  在望江县,作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推出“公司+农户+农技”绿色稻米产业扶贫、“扩大就业”扶贫等精准扶贫方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望江县及周边地区贫困户增收脱贫,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2021年1月26日5版】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