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理论学习 >正文

中安时评:以“满意度”试金,提升主题教育“含金量”

【 字体: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范半烟   时间:2023-10-18 15:21:01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主题教育中持续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人民满意是最好的“试金石”,检验主题教育成色。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提升主题教育“含金量”,关键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推动主题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主动到群众的身边去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善于观察群众的脸色,全面了解主题教育的开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出发,在“真整改”中实现群众“真满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让主题教育的成色更足。

  问政于民,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主题教育是事关全党上下的一件政治大事,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开展好主题教育,首先就需要问政于民,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更好地推动工作。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使命,畅通线上与线下沟通群众的渠道,让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多样化,及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分派到具体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更好地抓工作落实。

  问需于民,梳理群众问题“任务清单”。“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党员干部要增强主动性、自觉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接地气的方式走出办公室,走向院子、车间码头、田间地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需要党员干部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到群众的身边去问需于民,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才能通过实地调研,梳理问题,明确任务清单,让干部有的放矢。

  问效于民,交出群众满意“高分答卷”。扎扎实实开展主题教育,既找准问题、厘清任务、压实责任,更需要将心比心、用心用情,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问题解决在心坎上。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也要做好回访调研、检视整改工作,在问效于民的过程中,了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限期解决,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群众满意是一块“试金石”,既检验干部的工作成效,也检验主题教育的成色,要看得到群众的问题,着力把问题解决到位,真正解开群众心中“疙瘩”,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