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焦点时评 >正文

为“创新立市”厚植沃土 ——“答好‘创新之问’安庆在行动”系列评论之三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庆新闻网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时间:2025-09-11 11:36:3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不久前,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聚焦7个方面提出47个“创新之问”,如响鼓重锤振聋发聩,更如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在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关键时刻,牢固树立“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文旅兴市”理念,以实际行动答好“创新之问”,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以工作大突破助推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离不开沃土的滋养。它可能不是被计划的,但一定是被哺育、引导和催生的。创新立市,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加强创新保障,不断培植创新土壤,让创新基因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良好的生态是保障创新的基石。当今社会,创新的竞争,早已不是技术、项目或人才的单项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体系的竞争。保障“创新立市”,要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动能,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素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安庆,要进一步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把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各类创新主体互动链接,推动多元主体的系统性繁荣,形成“大气候”,实现真正意义上“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从而让创新得以落地。

  干部队伍是保障创新的关键力量。保障“创新立市”,要求我们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创新创造的第一线识别干部、考察干部,凭实绩实效选拔一批“闯将”“能人”,让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干出成绩的干部有舞台、有前途、有奔头。创新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会遭遇各种未知因素,甚至会有失败的风险。面对这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先别说不行、别说不可能,因为创新使一切皆有可能。要旗帜鲜明为创新者撑腰,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状态,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充分激励党员干部大胆试、大胆闯、放手干,在改革发展一线谋突破、添新彩,逐渐让“创新干”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标签,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脚踏实地是保障创新的底气。创新不是凌空蹈虚的“口号工程”,而是扎根实际的“解题行动”,脚踏实地才能夯实创新根基。保障“创新立市”,要坚持眼睛朝下、脚步向下,立足地方所能、产业所需和群众所求,紧盯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创新举措,以久久为功涵养创新锐气,驰而不息做好创新之事。同时,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牢牢抓住当前抓发展、抓项目、抓产业的黄金季节,创新创新再创新,全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创新是条向上攀登的路,过程是艰难的,但通往的是风光无限的高峰。为“创新立市”厚植沃土,恰似在路途艰险处提供可靠支撑,为破解47个“创新之问”激荡澎湃动能,定能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推动安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险峰之上收获旖旎风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