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经 >正文

一口“放心水” 万千民生情

宿松县人大以务实创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人大  作者: 贺云翔   时间:2025-10-28 10:18:16   

  宿松融媒讯 “水龙头一开,清亮亮的水哗哗流,孩子们喝着都说‘甜’!”望着学生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宿松县柳坪初中校长侯佑兵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而从家长一句“以前用水总悬着心,现在效率真高,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实在!”的感慨中,我们得以窥见,这股流淌在校园的“放心水”,其源头正来自宿松县人大常委会扎实而富有实效的民主实践。

  柳坪初中师生的用水难题,曾是萦绕在家长和代表心头的“急难愁盼”。一条来自人大代表的“金点子”被提交后,宿松县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全程跟踪督办,推动打出一套“长短结合”的组合拳。长远规划上,将柳坪初中供水困难问题纳入供水保障提升实施方案,完成长溪山村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设计并获批复;当前应急上,修缮启用柳坪乡12口应急水井,加强学校现有深机井维护保养,并同步开展水质检测。这套“源头保障+应急补给+水质提升”的组合拳,确保了代表建议不“空转”,民声民意不“白费”,生动呈现了“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督”的完整民主闭环。

  这口“放心水”的顺利解决,正是宿松县人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工作体系的生动体现。

  “上接天线”,宿松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安徽设立的首个县级联系点,“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构建起“1+3+16+X”工作体系,通过“四个联动”机制,凝聚“三官两员两师”专业智库力量,并严格推行立法意见征集“八步流程工作法”。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询中,上报39条建议有5条被采纳,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等多项国家立法任务中累计征集意见建议百余条,让基层“原声”直通国家立法殿堂。

  “下接地气”,为激活乡镇人大这“一池春水”,宿松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重心下移,开展“全覆盖”调研,创新构建起“一报告一意见”制度体系,为基层提供“实操手册”。高岭乡人大的实践正是这一机制的生动缩影。在这里,普法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订单式”的精准供给。治理是“给说法”与“办实事”的有机结合,从疏通污水管网到化解劳资纠纷,都在法治框架内找到了答案,让民主实践真正扎根于乡土之中。

  从“一滴水”到“一片海”,宿松人大的创新实践始终锚定服务县域发展大局。“代表•局长面对面”平台以代表“出题”、局长“答题”的方式精准破题,推动县经开区公交优化、“身后一件事”流程简化等一批企业、群众关切的难题高效解决。同时,县人大常委会还主动聚焦县域发展,围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两大特色产业开展深度调研,形成的专题报告为县委“十五五”产业规划与科学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号召“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从解决一所乡村学校的用水难题,到服务一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宿松人大正将全会精神细化为具体的发展动能和可感的民生福祉。征程万里风正劲,站在“十五五”启航的历史节点,宿松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沃土,让民主之树在诗意山水间结出更多硕果。(特约通讯员 贺云翔)

责任编辑:姚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