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头乡:科技赋能育秧 筑牢粮食安全“绿色屏障”
宿松融媒讯 智能大棚里秧苗青青,手机屏幕上数据跳动,田间地头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在长江北岸的洲头乡,一幅“智慧农业”新图景正徐徐铺展。近年来,洲头乡锚定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耕水稻育秧领域,通过基地升级、技术革新、服务创新三大抓手,奏响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丰收乐章。
踏入洲头乡现代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占地超300亩的智能温控大棚集群。棚内,自动喷灌系统正随着传感器数据变化,精准调节水雾的喷洒范围与水量;智能温控设备实时监测棚内温度,一旦超标便自动启动通风装置。“以前育秧全凭‘土办法’,遇到倒春寒只能眼睁睁看着秧苗受冻。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温度、湿度、光照都能精准把控。”育秧中心负责人指着手机APP上的实时数据介绍,“今年首批培育的200万株秧苗,整齐度超92%,成活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了30%。”
据了解,洲头乡通过整合资金400余万元,流转400余亩耕地,高标准建成现代化育秧中心。创新构建“乡集体+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不仅能为下辖11个村提供优质秧苗,还配套推出从种子精选、育秧管理到农机插秧的“一站式”服务。“去年我们合作社通过育秧中心供苗,种植的800亩水稻亩产突破650公斤,比往年增产近70公斤。”洲头乡绿丰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
科技赋能让育秧生产迈向“云端”。数字育秧大棚内,环境监测、智能喷淋、水肥一体化等系统与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农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棚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10余项数据,并一键操控设备。“今年春耕遇上连续阴雨,多亏了这套系统!”种粮大户刘师傅展示着手机里的操作记录,“我在家就能给大棚通风、补光,一点没耽误秧苗生长。”此外,洲头乡还与农技推广中心建立长期合作,邀请专家驻点指导,今年已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26场次,惠及农户480余人次,全乡科技育秧覆盖率跃升至88%。
“从‘看天育秧’到‘数字种田’,科技正重塑传统农业。”洲头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智慧育秧大数据中心,打造集种苗培育、技术研发、品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育秧产业链,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基层力量。(通讯员 傅逸伦)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