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趾凤 > 基层动态 >正文

姜皖明:扎根基层沃土 绽放文化芬芳

【 字体:    稿件来源: 趾凤乡  作者: 姜知文   时间:2025-09-08 17:10:19   

  宿松融媒讯“想要做好文化服务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文化,倾听群众需求。”这是趾凤乡趾凤村文化协管员姜皖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姜皖明是土生土长的趾凤人,2018年到村里从事文化协管员一职,八年以来,他兢兢业业,默默坚守,用汗水诠释了那份服务乡村文化事业的赤诚之心,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扎根基层文化沃土,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连续多年被县、乡两级评为“优秀文化协管员”。

  深耕农家书屋,打造乡村文化“加油站”。姜皖明将农家书屋作为服务群众、传播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阵地,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是坚持规范管理,保障开放常态化。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确保书屋定时定点开放,遇有群众需求可灵活延长服务时间。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登记造册、定期维护,营造了整洁、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书屋吸引力。不满足于简单的“借借还还”,积极探索“书屋+”模式。组织开展“假期亲子阅读会”“农技知识讲座”“红色经典诵读”等主题阅读活动,引导村民、尤其是青少年走进书屋,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对接群众需求,优化图书资源。经常主动了解村民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种植养殖技术、健康养生、法律常识等方面的书籍,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争取资源,使书屋藏书更接地气、更富实效,真正让书屋“活”起来、“用”起来,成为村民汲取知识营养、获取信息资讯的“文化粮仓”和“智慧加油站”。

  丰富活动载体,当好文化活动“组织员”。姜皖明深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有效途径。一是紧密结合传统节庆活动。围绕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日,精心策划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民俗展示、趣味运动会、节日晚会等活动,如端午包粽子比赛、中秋赏月诗会、重阳敬老爱老文艺汇演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强了群众凝聚力和归属感。二是积极培育本土文化队伍。发掘并动员有文艺特长的村民,组建了广场舞队、锣鼓队、戏曲兴趣队等业余文艺团队,并提供场地协调、资源链接等支持,让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创造者。三是引入拓展新型文化形式。尝试组织开展手机摄影培训、短视频制作、电商知识普及等贴近现代生活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需求,使基层文化工作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促进了邻里和谐。

  聚焦精神文明建设,争做乡风文明“引领者”。姜皖明将文化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一是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利用书屋、宣传栏、活动间隙等一切可利用的场合和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国家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活动,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三是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溺水、扫黄打非、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在活动中融入相关主题,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和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姜皖明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协管员,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管好了农家书屋,办活了文化活动,更在精神层面滋养了一方百姓。岁月染白了黑发,但姜皖明在充满希望的文化田野上耕耘的劲头丝毫未减。“我这种人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常常。看到乡亲们高兴,我就高兴,就有一直干下去的动力。”(通讯员 姜知文)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