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趾凤 > 党的建设 >正文

趾凤乡:讲好红军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 字体:    稿件来源: 趾凤乡  作者: 贺海鹏   时间:2023-05-31 10:12:58   

  宿松融媒讯 “同志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关帝庙旧址,就是当时红二十七军的成立地,虽然红二十七军在宿松只有短短5天时间,但一直是在战斗。其中趾凤河战斗歼敌1个团(千余人),俘敌500余人(其中副团长一名),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白崖寨红色教育宣讲员向前来开展红色教育的宿松县应急民兵连全体民兵讲道。

image.png

  在趾凤乡境内,有一座元末明初的古城——白崖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史记载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清军将领曾国藩均在此地驻军和战斗过。1932年9月,鄂豫皖苏区作为中共苏区反国民党围剿的第一道武装屏障,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主力西撤,留守的地方武装、伤病员和游击队员等在刘士奇、徐海东、郭述申等领导人的组织下,于10月初,成立东路游击司令部和东路军。10月10日上午,中共鄂皖工委在白崖寨关帝庙召开紧急会议,从当下紧急形势考虑,为方便部队领导工作和扩大我军声势,决定把东路军改编为红二十七军。在当天,也就是1932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下诞生了!

image.png

  为弘扬红军精神,传承革命薪火,2019年,趾凤乡投入资金三十余万元,建成白崖寨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基地,2020年4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通过图片、文字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红二十七军在宿松成立和战斗的历史。白崖寨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现有红二十七军纪念碑、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红军路、红军墓等纪念设施,全面展示了红二十七军成立和战斗的历史,是宿松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场所。“我一生平淡,虽历经解放战争,但我仍在,比起我们乡里那么多参加红军的老同志,我无比幸运。但我们都老了,我们这辈人也越来越少,我要把当时战争历程讲出来,我怕再不说,以后没机会,就慢慢的把革命传统给丢了”这是2020年,当时仍然健在的老兵贺铁诚说的。虽然随着老红军、抗战老兵、老志愿军们慢慢老去,但是我们的红色基因仍然一代代传承。在陈列馆内一本本的随访笔录,记载着当时趾凤乡革命老区母送子、妻送夫、弟送兄去参军报国情景,记载着送鞋、送粮慰问军人的温馨场面。看着看着潸然泪下,而又热血沸腾。无论当今世界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也要将红色火炬世代相传。

image.png

  “此次活动,可以说是对我灵魂的洗礼,参观过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革命的艰辛,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2023年5月4日,到白崖寨开展研学的宿松中学学生吴涵瑜说道。随着白崖寨红色教育基地的建成,附近的学校纷纷组织青少年学生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灵魂受洗礼,思想得升华,让爱国拥军的种子根植心里。

image.png

  同时,在历年的入伍新兵役前教育训练之际,宿松县人武部都会组织入伍新兵到白崖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纪念馆内陈列的烈士证明、血迹大刀、半成品的土地雷等文物,使来参观的“准新兵”们深深体会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救国救民的英雄壮举,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含义,真正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是趾凤本地人,以前一直在外学习,纪念馆建成后,也是第一次来,如果不是此次活动,我真不知道我们这里发生过战争,而且有那么多的先辈牺牲,通过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我要去当兵,去保家卫国的理想信念。”参加役前训练的新兵李兆鸿说道。近年来,宿松籍入伍新兵在部队表现良好、喜报频传,可以说是与精心组织的役前训练密不可分,通过一系列的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树立了大家“好男要当兵”“精英交国家”的思想,更是端正了大家的入伍动机和价值观念。

  据悉,自白崖寨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开放以来,先后接待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青少年学生3万余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000余人次。(通讯员 贺海鹏)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