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岭镇:种植猕猴桃 荒山变金山
宿松融媒讯 5月22日,笔者在许岭镇雨岭村猕猴桃生态种植基地看到,由一根根水泥柱撑起的猕猴桃藤蔓,像一床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山坡上,格外壮观;一枚枚饱满结实的猕猴桃成群结队地挂在藤蔓上,还未成熟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村民们穿梭在水泥柱搭建的棚架下,忙着给每一枚猕猴桃套上一个黄色的纸袋。
雨岭村猕猴桃生态种植基地一角
为啥要给猕猴桃套袋子?为啥套黄色的纸袋子?面对笔者一连串的提问,基地技术员莫尚尧急忙解释,给猕猴桃套袋,是为了减少日灼、叶磨,防治病虫害和果面污染,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使用的黄色纸袋,均属木浆纸袋,它的遮光性强、透气性好,利于猕猴桃生长。从5月中旬以来,基地每天都要安排40余名村民给每一枚猕猴桃套袋,预计套袋工作持续到6月中旬才能结束。
“以前,这里全部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许岭镇党委书记乔奇介绍,雨岭村、甘霖村地处泊湖湖畔,有着适宜猕猴桃种植的土壤、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荒山资源。2017年,甘霖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何中明积极响应许岭镇党委政府号召,将雨岭村闲置的大片荒山流转下来进行改造,创办猕猴桃种植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经过5年发展,已在雨岭、甘霖两地流转荒山460亩,其中雨岭村300亩;共种植猕猴桃树5万株。在猕猴桃等产业的带动下,雨岭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前不久,雨岭村又被确定为宿松县乡村振兴示范村。
给猕猴桃套袋
“现在,在大家眼里,这些猕猴桃不仅仅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致富果’,还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果’。”雨岭村猕猴桃生态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兆鑫介绍,基地共种植红阳、东红、黄心三个品种的猕猴桃树,其中红阳品种占390亩,该品种猕猴桃口感好、甜度高,在市场上深受客户青睐,但在常温下它的储藏期最多只有20天,不利于零售经营,所以每年出产的猕猴桃只得以批发价对外销售,由此降低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2021年,出产的24千克新鲜猕猴桃都是以平均每斤6元的价格对外销售,远远低于当时每斤15元的零售价。为了破解面临的难题,2021年11月,基地在许岭镇党委政府及县林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投资97万元创办了猕猴桃仓储加工中心,安装了冻库,购置了分拣、打包等设备,可一次性储藏新鲜猕猴桃16千克,为猕猴桃产品实行零售经营提供了保障。
给猕猴桃套袋
荒山变金山,鲜果变金果。黄兆鑫说,2022年有440亩猕猴桃树进入盛产期,亩产量可达1000斤。基地将依托创办的猕猴桃仓储加工中心,致力拓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渠道,实行零售经营模式;通过零售经营,亩产值就能达到15000元,预计2022年总产值能达到670万元。
谈到猕猴桃产业今后的发展,乔奇表示,下一步,许岭镇将在延伸猕猴桃产业链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完善猕猴桃生态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把这里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采摘、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提升猕猴桃附加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户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讯员 孙春旺 陈兵)
责任编辑:朱宜
